十年培养人,十年建实验室

内容摘要刘东生给研究生上课。■张佳静1954年初,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组织了新中国第一个第四纪野外考察队,并奔赴河南三门峡考察。这次考察由地质学家侯德封、杜恒俭和苏联专家帕林诺夫等人带队,年轻的地质学者刘东生、古生物学
刘东生给研究生上课。

■张佳静

1954年初,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组织了新中国第一个第四纪野外考察队,并奔赴河南三门峡考察。这次考察由地质学家侯德封、杜恒俭和苏联专家帕林诺夫等人带队,年轻的地质学者刘东生、古生物学者周明镇参加了这次考察。

在考察间歇,刘东生与周明镇经常聊天,他们从家庭生活聊到理想抱负。当谈到“这辈子想干什么”时,刘东生谦虚地认为,尽管自己才40多岁,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他个人是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自己单独创造成绩,不如培养一批年轻人更有价值。在他看来,人要考虑集体,要眼光长远。他要努力使中国地质学界的年轻人走上世界舞台,这也代表他走上了世界舞台。

1979年,62岁的刘东生回到位于北京的地质所,重启中断多年的第四纪研究。他虽不再担任研究室主任或其他职务,但没忘记自己25年前的“育人”理想,决定为中国第四纪研究培养人才,建立实验室。为此,他设立了“十年培养人,十年建实验室”的目标。

他严谨而用心地培养学生,不仅将平生所学无私地授予学生,还将学生送到国际顶尖大学、研究所深造。用他的话说,“尽管在很多研究领域我都不是权威,但我尽力把学生们送到权威们那里求学”。

刘东生直接指导的博士后有10人、博士生28人、硕士生8人。在他悉心培养下,这些人大都成长为地质科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例如安芷生、刘嘉麒、朱日祥、丁仲礼、郭正堂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汉景泰、吕厚远、顾兆炎、熊尚发、孙继敏、李玉梅等国内地质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刘东生学术谱系的繁荣与生机,使得中国的第四纪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沿。

在指导研究生的同时,刘东生亲力亲为,耕耘于教学一线,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为研究生们讲课,三十年如一日,从未缺课、改课。2006年6月13日,年近九旬的刘东生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从中关村家中出发,7点多到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校区,8点准时上课,在讲台前站了4个小时,为近80名学生讲述了地球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知识。不承想,这是刘东生最后一次站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讲台上为学生讲课。3个月后,他因病住院,病榻上还为不能继续讲课而抱歉。

2008年3月6日,刘东生仙逝。他的学生刘嘉麒在课堂上提议学生们起立,为刘东生默哀。那段时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其他课堂上,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诲人不倦、勤奋育人的科学家、教育家。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