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月之暗面Kimi社区功能:AI加持的资讯聚合体,并非下一个小红书

内容摘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蓝鲸新闻4月16日讯(记者 朱俊熹)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正在为旗下AI助手Kimi内测内容社区功能。有媒体报道称,该功能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上线。据蓝鲸新闻了解,现阶段Kimi社区内大部分内容由AI抓取全网热点、新闻生成。K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16日讯(记者 朱俊熹)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正在为旗下AI助手Kimi内测内容社区功能。有媒体报道称,该功能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上线。

据蓝鲸新闻了解,现阶段Kimi社区内大部分内容由AI抓取全网热点、新闻生成。Kimi正在邀请频道号入驻,重点关注科技、财经等垂直领域。

图片来源:Kimi截图

蓝鲸新闻记者实测发现,Kimi内容社区入口位于其App顶部,在“Kimi”对话按钮右侧的“发现”一栏。目前该社区更类似于传统资讯平台,聚合了实时热点事件,且集中在AI、互联网、财经、科学等领域。其中,“24h热点播报员”这一频道还会在内容中附上相关阅读,可链接到外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文章。

图片来源:Kimi截图

目前Kimi个人账号在社区中可发布的内容范围有限,仅支持转发和Kimi的对话,无法发布原创图文或视频内容。此外,个人账号只能看到Kimi推荐的信息流,暂不支持搜索特定用户或频道。这些都与小红书、即刻等具备社区属性的产品存在一定差别。

相较于传统内容平台,Kimi社区的一大特点是融合了与AI的互动。除点赞、评论外,每条内容下方还有“Kimi一下”的选项,点击可跳转至Kimi对话窗口,与AI延伸讨论该内容相关的话题。

图片来源:Kimi截图

此前在AI应用中,主推内容社区的多为Character.AI、MiniMax的星野等陪伴类产品。以星野为例,用户在和角色智能体对话后,可以将故事分享至评论区中,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感受。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曾表示,星野的底层设计不是陪用户聊天,而是一个内容社区。用户可以在里面创建故事、创作世界观,同时也可以根据创造的世界观进行互动,类似于小说的交互体验。

图片来源:星野截图

而Kimi这类chatbot型AI助手,更侧重于让AI为用户解答问题或提供帮助,用户在内容创作方面的参与较为有限。从用户体验上看,Kimi的社区功能会更接近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去年添加的“Discover”页面。Perplexity在“Discover”中为用户提供了科学与技术、金融等兴趣选项,同样集有全网热点资讯,可以和AI深度问答互动。

图片来源:Perplexity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Perplexity的“Discover”在商业化方面的动作,或也将成为Kimi社区未来的探索路径。在“Discover”的部分内容中,Perplexity会在内容下方列出产品购买链接,点击可跳转产品网站。如果订阅了其每月20美元的会员,还可享有免费送货服务。

图片来源:Perplexity截图

据凤凰网科技去年11月报道,月之暗面当时就在筹备新的内容功能,业内人士认为不仅会对产品的留存有助益,在商业化上也有更多可能性。AI产品榜数据显示,当月Kimi月活用户数达1282万,除了字节旗下的豆包遥遥领先,就仅以微弱的差距排在百度文小言之后。

在11月Kimi一周年媒体沟通会上,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表示,从去年上半年起决定做减法、聚焦Kimi。“我们一开始确实也尝试过几个产品一块做,到后来发现还是要聚焦,把一个产品做好、做到极致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就包括AI陪伴应用Ohai、AI音乐视频生成工具Noisee。

然而今年年初以来,DeepSeek的爆火改写了AI行业格局。不仅带动DeepSeek自家App月活用户数狂飙,甚至拉升了接入DeepSeek模型的腾讯元宝。据AI产品榜最新统计,3月Kimi月活录得2649万,落至国内总榜的第五位。

DeepSeek出圈带来的自然增长,也引发了行业对豆包、Kimi等AI应用此前靠“烧钱”投流来获客的质疑。界面新闻曾在2月报道称,月之暗面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有知情人士表示,是因为Kimi自然新增用户量猛涨。

Kimi等大模型创业公司的产品面临的另一威胁是大厂的围剿。受DeepSeek冲击后,互联网巨头加快了AI应用链接原有生态的步调。腾讯元宝就极大地受益于微信,不仅在微信平台上大规模投放广告,还在内测微信聊天页面集成元宝功能。腾讯总裁刘炽平在Q4电话会上提到,腾讯计划在其许多高DAU产品中逐步引入AI功能,其中一些会与元宝形成联动、相互促进。

字节也在抖音中为豆包开放了两个超级入口。一个位于短视频界面,与点赞、评论、转发等功能同列,另一个位于消息列表中。

一位大厂AI产品从业者对蓝鲸新闻表示,内容社区是长坡厚雪的事情,不太适合创业公司打突围战。“Kimi应该没有靠内容社区迎战大厂的想法。还是为了提高用户留存率、使用时长,以及为了未来的商业化做准备。”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