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探AI时代音乐版权保护

内容摘要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西北政法大学联合陕西省版权协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AI时代的音乐版权:保护、创新与发展”主题研讨活动,探讨人工智能(AI)时代音乐版权保护。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致信研

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西北政法大学联合陕西省版权协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AI时代的音乐版权:保护、创新与发展”主题研讨活动,探讨人工智能(AI)时代音乐版权保护。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致信研讨活动,倡议高度重视音乐原创,切实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现场,来自各界的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赵季平表示,如何借助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优秀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AI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当下,音乐家的权利认定、AI创作作品的可版权性等问题,亟需知识产权界和音乐界共同面对、及时予以立法和制度回应。倡议高度重视音乐原创,切实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陕西省版权协会理事长曹先觉表示,保护音乐版权就是对音乐创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只有确保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才能激发他们持续创作的热情。良好的版权保护机制是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它能够规范市场秩序,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推动音乐产业的繁荣。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表示,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音乐创作领域也不例外。AI作曲、AI编曲、AI生成音乐的涌现,既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版权保护带来了全新挑战:如何界定AI生成作品的权属?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原创者权益?如何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版权治理体系?这些问题都是当下最前沿的问题,关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各方代表也进行了探讨。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焦和平以“AI合成音乐的版权风险及应对”为题,从AI合成音乐的版权挑战、制度困境、风险应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剖析了AI音乐创作中的版权侵权风险、合理使用、虚拟声音侵权等问题,提出坚持非表达性使用标准、新增AI训练合理使用类型、扩大自然人歌手的表演者权范围等建议。

圆桌论坛环节,各界代表还围绕AI时代音乐版权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热烈讨论,共同为音乐版权在AI时代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探索如何在保护版权的基础上激发音乐创作的新活力。(窦新颖)

(编辑:刘珊)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