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发布: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明确产业技术缺口

内容摘要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组织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 120 余家单位,编制完成《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 版)》(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组织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 120 余家单位,编制完成《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 版)》(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框架》),并于 4 月底举办的“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上正式发布。

《标准体系框架》从技术演进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思路,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 5 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梳理了行业急需标准项目清单。

此外,《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及相关产业标准的发布,不仅通过统一基础术语、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方式规范技术路径,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同时明确产业技术缺口,引导资本、人才向关键领域(如关键零部件测评、高质量数据建设)倾斜,形成创新资源规模效应,将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场景落地。

下一步,中国电子学会将联合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推进行业标准研制。

5 月 13 日,“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今年 8 月 8 日至 12 日,北京亦庄将举办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

IT之家注意到,具身智能等新词今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具身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 750 亿元,占全球市场的 32.7%。

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超 220 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超过 110 家;美国企业占据 20%,超过 45 家;日本企业占据 10%,超过 22 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统计仅包含已发布相关产品或样机的企业,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实际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数量可能更多。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