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联电力拚先进制程瞄准6纳米

内容摘要「日经亚洲」(Nikkei Asia)获悉,台湾第2大晶圆代工业者联电(UMC)正评估进军先进制程生产的可行性,这个领域目前主要由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主导。本文引用地址:4名人士透露,联电正探索未来的成长动能,可能包括6纳米制程芯片生产。

「日经亚洲」(Nikkei Asia)获悉,台湾第2大晶圆代工业者联电(UMC)正评估进军先进制程生产的可行性,这个领域目前主要由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主导。

本文引用地址:

4名人士透露,联电正探索未来的成长动能,可能包括6纳米制程芯片生产。 6纳米工艺适用于制造用于Wi-Fi、射频(RF)和蓝牙的先进连接芯片、应用于多种场景的人工智能(AI)加速器,以及用于电视和汽车的核心处理器。

多个消息来源透露,联电也在探索合作选项,例如扩大与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在12纳米制程生产的合作。 双方定于2027年之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始合作,包括6纳米技术。

联电财务长刘启东告诉日经亚洲,联电持续探索更先进的制程技术,但他也指出,要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将取决于伙伴关系和合作,以减轻财务负担。

刘启东拒绝评论联电是否会在目前的12纳米制程之外,扩大与英特尔的合作。 英特尔拒绝回应日经亚洲的置评请求。

3名消息人士说,扩大先进制程封装业务是联电正在探索的另一个领域。

联电是世界第4大晶圆代工厂,随着美中紧张关系加剧,联电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压力,因为中国推动半导体生产在地化以及扶植中芯国际(SMIC)等本土企业。

从营收来看,中芯国际已超越联电成为世界第3大晶圆代工业者,且其市值是联电的3倍,这归功于中国的内需和雄厚的资金。

1名供应链主管说,联电已经意识到成熟制程半导体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持市场地位与竞争力,它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成长催化剂。

这名主管表示,由于中国推动半导体生产在地化,联电的一些中国芯片开发商客户将订单转移到当地晶圆代工业者。 这种趋势使得联电更加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机会。

然而,许多业界高层说,联电进军6纳米生产的最大障碍,是需要庞大的资本支出。 另外,找到足够的客户来使用这些额外产能也将是一项挑战。

刘启东说,如果进军先进制程,公司将采取更「轻资产」(asset-light)的模式,寻求合作伙伴分担负荷,而不是自行投资额外设备。

由于成熟制程半导体的需求回升速度低于预期,联电今年的资本支出仅为18亿美元。 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则维持在70亿美元以上。

联电是成熟制程半导体的主要制造商,服务对象涵盖各类客户、产业及应用领域,其客户包括高通(Qualcomm)、联发科、瑞昱、英飞凌(Infineon)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全球芯片开发商。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