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科学进博会发布数字化专业教育平台eLibrary2.0 共探AI医疗创新路径

内容摘要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波士顿科学举办“AI聚变,智医新章”主题沙龙,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暨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并汇聚AI领域的临床专家、科研学者与产业领袖,深入探讨AI对临床诊疗的赋能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波士顿科学举办“AI聚变,智医新章”主题沙龙,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暨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并汇聚AI领域的临床专家、科研学者与产业领袖,深入探讨AI对临床诊疗的赋能价值及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路径,展现其以AI技术推动精准医疗普惠化的战略布局。

  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eLibrary2.0发布:AI驱动医疗知识服务升级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波士顿科学发布了基于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构建的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该平台以波士顿科学全球医疗资源为核心,构建起覆盖9大疾病领域、50余种疗法术式、140余款创新产品的医学知识库,并基于该知识库,开发了AI智能问答系统,可对知识库内的内容进行高效检索和总结,实现临床问题的精准匹配与实时解答,缩短创新技术学习曲线,加快创新技术推广普及。

  AI临床赋能与产学研医协同: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

  活动围绕“AI临床价值赋能”与“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两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临床应用层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邱朝晖主任介绍了在猝死预防领域,传统的心脏性猝死预测方法受限于单一指标,准确性有限, AI可通过整合多维临床数据(如病史、用药情况、疤痕负荷等),构建精准的猝死风险预测模型。在产学研医协同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产业+AI”高级战略研究项目主任李海俊从国家战略层面介绍了AI正从“辅助诊疗”转向“驱动科研”,“AI for Science”已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未来医疗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率先用AI这个‘新引擎’,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南京柯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讲解了如何通过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融合,加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流程。

  作为医疗AI领域的先行者,波士顿科学正将AI深度融入核心产品线。据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心脏节律管理及神经调控事业部高级总监朱周立介绍,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搭载的HeartLogic心衰监测技术可通过六个传感器测量病人的心音阻抗,从而推测其患心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效果,可提前34天预警潜在心衰事件,降低67%住院率。波士顿科学坚持有效创新,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推动AI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有温度的医疗伙伴。

【编辑:惠小东】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