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内容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拐点已至。 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一场全新的合资合作浪潮已汹涌而至。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宁德时代已与包括广汽集团、江汽集团、理想汽车、赛力斯,以及东风日产、本田中国、长安马自达、大众集团在内的多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拐点已至。

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一场全新的合资合作浪潮已汹涌而至。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宁德时代已与包括广汽集团、江汽集团、理想汽车、赛力斯,以及东风日产、本田中国、长安马自达、大众集团在内的多家车企达成合作。近期更有理想汽车与欣旺达、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等合资项目相继落地。

与昔日为解决“产能焦虑”的简单争夺不同,此番浪潮的底层逻辑,是在极致成本与竞争压力下,对产业链关系进行的一场深刻重构。

车企与电池巨头们,正共同越过传统的“买卖博弈”,全面迈向“深度绑定”与“价值共创”的新阶段。

这场关乎未来的合纵连横,究竟新在何处?“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关系,又将如何重塑战局?

 

从“抢产能”到“锁未来”

据悉,今年四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供给趋紧,产能利用率达到高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应链保障成为车企面临的首要难题。

据报道,面对供应链的紧绷态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最近一两周跟我们所有的电池厂商老板都喝过酒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动力电池企业的龙头老大,宁德时代更是成为车企寻求合作的重点对象。尤其在这一关键节点,各品牌更是为了确保电池供应“各显神通”。

这一幕对产业而言,并不陌生。在行业发展的上行周期,车企负责人“奔赴”宁德时代争取产能,几乎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行业现象,如今相似的情景正再度上演。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不过,这也揭露了一个残酷现实: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占据了整车约40%成本,是车企毋庸置疑的“心脏”。如今,稳定的电池供应,已从车企的保障性需求升维为最核心的战略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周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占比更是达到了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值得注意的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3.0》更是明确提出,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80%以上。

与此同时,在市场预期向好的背景下,各家车企的销量也在节节攀升。“两新”政策持续推动下,各车企在10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多个品牌创下历史新高:比亚迪以超44万辆的销量居首、零跑汽车首次突破7万辆、小鹏汽车销量超4.2万辆、蔚来汽车销量超4万辆、小米汽车销量超4万辆、鸿蒙智行销量超6.8万辆……

面对确定性的增长前景,车企的应对策略高度一致。它们的核心诉求,都是构建一条可靠、长期且高质量的供应链护城河,以抵御未来的供应风险与价格波动。而广汽集团、江汽集团等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更是指向了未来十年。不难看出,此次车企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核心目标,已从上一轮的“抢到产能”升级为“锁定未来”。

据悉,根据协议,宁德时代与江汽集团的深度合作,放在第一位的便是更稳固的供应。前者将为后者全系车型提供长期、高质量的动力电池配套,确保供应链安全与技术持续领先。而宁德时代为理想汽车全系产品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品质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三元锂电池、M3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商用车动力电池品牌——“宁德时代天行”,覆盖了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满足客车、轻卡、重卡和工程机械对长续航、快充和长寿命的性能需求。随着商用车电动化的推进,北汽福田、一汽解放也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合作协议。

东风日产、本田中国、长安马自达等合资车企正处电动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意图自不必多言。

此外,车企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也指向了海外市场。比如,宁德时代将与江汽集团共同打造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推动旗下乘用车(江淮、钇为、瑞风)与商用车(安凯)等品牌走向世界;与理想汽车的合作也要拓展国内外业务,共同推动全球化布局。

 

从“甲方乙方”到“合伙人”

此番合作潮若仅止于产能锁定,便谈不上“深刻重构”。真正的变革在于,车企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已从单纯的供需关系,转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伙人模式。

一直以来,宁德时代居安思危,积极寻求业务多元化,以确保其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包括,换电技术、智能底盘技术、CTC技术等。

在2024年12月18日举行的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宣布,正式推出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并启动“巧克力换电生态”,并宣布宁德时代未来所有电池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今年10月,宁德时代旗下智能底盘公司——时代智能宣布完成首轮对外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早在今年上海车展,宁德时代已经携时代智能的核心产品——磐石底盘正式亮相。

在这些技术考量的背后,是宁德时代更深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其与整车企业实现更为深度的绑定。

如今,在宁德时代与车企的合作中,双方已达成共识,让技术共研成为新常态,实现“技术即产品”,而换电、智能底盘更是合作的高频词汇。

据悉,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双方将在电池安全、超充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

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将加强智能底盘、换电等领域的研发合作,助力广汽旗下乘用车品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双方将在电池租赁、联合建站等业务领域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宁德时代与江汽车集团将在超充、双核、电池延寿、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换电生态及电池数据应用等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确保新技术能快速应用于量产车,实现“技术即产品”。

此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提到,在目前行业内卷的态势下,车企与电池企业之间应该协同发展。从电池的角度来看,技术需要再持续优化;而从车企的角度来看,需要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她指出,不同的车企、不同的应用车型,甚至不同的场景都需要高度协同。比如车企推出的高压平台超快充车型,就需要电池企业与车企,甚至是与桩企之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电池企业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模式也在进行创新。6月30日,宁德时代电池在赛力斯超级工厂投产。这是宁德时代首次采用创新的“厂中厂”合作模式,将实现为问界系列车型本地化生产供应动力电池系统。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赛力斯

整体来看,车企与电池企业也需要协同创新提升效率,“厂中厂”模式是这一思维的极致体现。宁德时代直接入驻赛力斯超级工厂,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更实现了生产的无缝对接,将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至全新高度,共同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逃离“宁王”与构建新同盟

除了宁德时代,车企并非没有“第二选择”的考量。

纵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整车厂与电池供应商的博弈一直都没有停止,“自研电池”更是众多车企挂在嘴边的战略。

目前像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自建电池厂的车企,其电池业务已经卓有成效。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吉利汽车旗下电池企业吉曜通行装机量为11.05GWh,装车量占比为1.92%,排名第十;广汽集团旗下电池企业因湃电池装车量为5.05GWh,装车量占比为0.87%,排名第十二。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除了自研电池,这种博弈正以更复杂、更理性的方式呈现:车企在深化与龙头合作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多元化合作来平衡风险、提升议价能力。二三线电池企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成为车企构建“去中心化”供应链的关键支点。

比如,理想汽车在绑定宁德时代的同时,更是携手欣旺达成立了合资公司。今年10月份,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50:50持股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了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据悉,山东理想将生产理想自研的动力电池产品,计划2026年正式量产。此前,理想汽车已组建超200人的电池研发团队,聚焦5C超充电池的化学体系、结构设计及BMS算法等核心技术。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车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清醒布局,更是通过合作深入电芯研发,最终掌握产品定义权的长期野心。

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是长远发展的关键。通过合资建厂,车企不仅能够优先获得电池产能分配,保障生产与交付的稳定性,还能借此切入电池研发与制造的核心环节,分享这一高利润领域的收益。

就在不久之前,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合资的动力电池项目也已落地。

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在网站对“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作出审批公示。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投资75亿元,将建成动力电池系统年产能33.6GWh的生产线规模,可满足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股权信息显示,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为中凌新能源的两大股东,分别持股49%、51%。

可以看到,当下车企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关系,正呈现出复杂的“竞合”态势:

关系上,从“甲乙方”变为“合伙人”,利益一致,共同研发、生产、共担风险;目标上,从“保供降本”变为“价值共创”,共同创造更领先的技术、更高的利润和更强的品牌;形态上,从“单向供应”变为“生态协同”,合作扩展至整个产业链。

再掀合资合作潮,这次车企和电池厂想法都变了!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在电动化浪潮中,“深度绑定”已成为头部玩家的必然选择。单纯的买卖关系,将逐渐被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所取代。

展望未来,这种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同时,这种紧密联盟也将重塑电池产业链的竞争格局,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可能加剧。

 

结语:

共生,是未来唯一的出路。本轮合作合资热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竞争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车企与电池企业都清醒地认识到,在成本、技术和市场的多重压力下,昔日的零和博弈已不合时宜。唯有通过深度绑定结成战略同盟,在供应链、技术创新和全球开拓上实现价值共创,才能穿越周期,在下一个阶段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不仅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现实,更是双方共同选择的通往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以上内容转自“盖世汽车”,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盖世汽车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广汽与宁德时代,共赴“十年长跑”!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再创新高,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份额66.6%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