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德12月29日电 (吴允杰)《广陵散》《颐真》《平沙落雁》《潇湘水云》……一首首韵味悠长的琴曲,缓缓从一把古琴中流淌而出,时而婉转悠长,时而高亢激荡,给台下观众带来“穿越千年”的听觉盛宴。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很少有机会能够静下心来听一些古曲,这次机会很难得,也让我能够久违地‘慢下来’,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在观看完“闽东之光·文化惠民”“非遗清音闽韵和鸣”福建省古琴音乐巡回演出后,福建宁德市民王先生如是说。
这场演出是近年来宁德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深入实施传播“闽东之光”工程,使广大民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基本要求。”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黄陈耿说,宁德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等,着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呈现出民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今年来,宁德加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建成市博物新馆主体、古田县文化“三馆”等城市公共文化场馆,培育宁德市图书馆城市书房、福安市“爱故乡书院”、周宁县鲤鱼溪创作基地等新型文化空间,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图为歌剧《鸾峰桥》福建大剧院首演。 宁德市文旅局 供图文化惠民活动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今年来,宁德组织开展“闽东之光·文化惠民”户外演出78场、剧场内演出32场,各非遗院团完成公益性演出398场,带动全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约1000场次。
同时,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宁德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民众文化辅导,累计培育乡村文化队伍1081支、乡村文化骨干7741名,实现村村都有“文化种子”;鼓励和扶持各地结合实际发展街头文化,让文化艺术渗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
“结合民族文化、民俗、特产等资源,举办‘三月三’、丰收节、开茶节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黄陈耿表示,推广“中国微演艺”“社区群星秀”等文艺活动品牌,搭建“微”平台,让民众唱主角,激活民间文艺资源,走出一条“政府投入小、民间参与热、社会反响大、百姓受惠多”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大型原创歌剧《鸾峰桥》、大型原创音乐剧《畲嫂》、大型交响音乐会《山海的交响》、电视剧《连家船民的美好生活》……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让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宁德开展重点文艺创作,做好文艺作品的展演和展播,让广大民众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文艺“大餐”,感受时代的力量与温暖,感受愈益生辉的“闽东之光”。
黄陈耿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