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魏官红
近日,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特威)科创板IPO注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思特威主要从事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CIS)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拟通过IPO募集资金28.20亿元。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月-3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思特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6.79亿元、15.27亿元、5.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42亿元、1.21亿元、6862.90万元,收入规模逐年扩大并成功于2020年扭亏。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思特威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45%、9.05%、6.94%、6.71%,呈现下滑趋势,且从2019年起,该数据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目前,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思特威能否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还有待观察。
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客户入股
思特威成立于2017年4月,实际控制人为徐辰。徐辰首次创业成立的企业为江苏芯加电子设备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芯加),主要从事FSI结构的100万及以下像素CIS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智感微电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智感微)则生产、销售江苏芯加设计的芯片。
思特威前身思特威有限成立时为香港智感微的全资子公司,并承担芯片研发职能,2017年末江苏芯加业务关停。2017年6月,思特威为引入外部投资人开始搭建红筹架构,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为核心业务经营主体。红筹架构于2020年9月拆除,考虑到A股上市计划等因素,香港智感微和思特威有限进行了母子公司间的职能调整,香港智感微成为思特威有限全资子公司。
除了红筹架构拆除的重组步骤相关股东,2020年9月至10月,思特威还新引入了20位股东,不久后的2021年1月下旬,思特威签署了IPO辅导协议并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对此,中国证监会在注册阶段询问了“申报前引入大量投资人的合理性”。思特威回应称,公司在拆除红筹架构后引入的投资人分别为国家级产业基金、与公司产业链上下游有合作或潜在合作关系的投资人、知名财务投资人;前述投资者的引入,与公司的资金需求、产业链合作与协同需求、公司治理提升需求相匹配,具有合理性。“入股价格公允,不存在以与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作为入股附加条件的安排或约定。”思特威表示。
记者注意到,思特威存在部分客户、供应商直接或间接入股的情况,包括大华股份、杭州海康智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海康智慧投资)、Hubble Ventures等,对应的客户及供应商包括大华股份、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子代理商擎亚科技等。
图片来源:招股书(注册稿)截图
其中大华股份于2020年9月入股,报告期内一直是思特威前五大客户,而且是第一大直销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728.42万元、1.63亿元、3.61亿元、1.19亿元。海康智慧投资则是在2020年10月参与增资,海康威视(002415,SZ)持有其60%出资份额,2020年、2021年1月-3月思特威对海康威视有少量销售。
公司前五大客户 图片来源:招股书(注册稿)截图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
思特威主要产品为CIS芯片,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安防监控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98.44%、92.62%、82.13%和75.88%。对于这一领域的未来市场,招股说明书(注册稿)引用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安防监控领域CIS预计2025年出货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8亿颗和20.1亿美元,预期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75%和18.23%。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思特威在安防领域的CIS产品定位于高中低端全系列,但低端产品收入占比最高。报告期内低端产品收入占比83.59%、58.57%、40.75%、37.67%,中端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24%、17.64%、21.55%、25.82%,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11.17%、23.79%、37.70%、36.51%。
思特威表示,目前中高端产品已成为公司安防领域的主要产品,未来高端市场的产品占比将更加显著。但思特威也承认,“在安防监控领域和机器视觉领域,公司虽已占据一定市场地位,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相较于国外高端厂商依然具备提升空间。”目前公司在安防监控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索尼、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威科技)等均有较深布局,并且在整体资产规模、资金实力上和公司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中低端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思特威表示,会进一步提升先进技术的实力、增加高端产品的供货。
但值得注意的是,思特威的研发费用率在不断下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336.08万元、1.22亿元、1.08亿元以及3625.41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45%、9.05%、6.94%、6.71%。而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7.77%、9.85%、8.83%、8.21%,从2019年起,思特威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招股书(注册稿)截图
除了安防监控领域,思特威还在向机器视觉、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等领域进行拓展。其中,机器视觉领域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收入占比分别为1.56%、6.80%、11.38%、17.72%,思特威在这一领域定位于高端及超高端。
而在汽车电子和智能手机领域,报告期内思特威通过实现低端产品的销售进入市场,中高端产品主要处于研发、验证和市场导入阶段。智能手机领域一直是CIS产品最大应用市场,思特威表示,公司产品线尚未健全,需尽快补齐面向高端旗舰机用的高阶产品。
承接专利是否仍存潜在诉讼风险?
豪威科技是思特威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记者注意到,在创业设立江苏芯加之前,徐辰曾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担任OmniVision Technologies,Inc.公司(豪威科技前身,以下简称美国豪威)资深研发设计工程师。自2017年10月以来,豪威科技(涉及主体还包括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均称豪威科技)以系徐辰自美国豪威离职1年以内申请故属职务发明为由提起专利权权属纠纷诉讼。
目前,江苏芯加已注销完毕。而豪威科技方面曾与江苏芯加存在多起专利权权属纠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等诉讼事项,其中江苏芯加作为被告5项,作为诉讼第三人2项,作为原告2项。由于徐辰为涉诉专利申请人,部分涉诉专利在诉讼发生时均已由江苏芯加转移至思特威名下,因此豪威科技在部分诉讼案件中将徐辰、思特威也列为被告。
对于豪威科技与江苏芯加的诉讼情况,思特威表示,报告期内,豪威科技与发行人存在3起专利权属纠纷,截至2020年9月,该等诉讼均以豪威科技撤诉告终;鉴于相关诉讼已终结,法院未作出对江苏芯加、公司的不利判决或裁决,截至回复出具之日(2021年10月12日),公司与豪威科技不存在因前述江苏芯加或公司专利、产品产生的潜在纠纷或其他风险。
不过在江苏芯加相关诉讼撤诉时,江苏芯加、徐辰、思特威与豪威科技间不存在和解协议或其他约定。
在注册阶段问询回复中,思特威方面表示,就曾涉诉专利,即使豪威科技或美国豪威直接提起针对徐辰或公司的专利权权属纠纷诉讼,其胜诉几率较小;此外,从其经验来看,豪威科技或美国豪威再次提起类似诉讼的可能较小。因此,公司因承接江苏芯加专利面临的潜在诉讼风险较小。
为应对潜在的诉讼风险,思特威拟进一步采取措施,包括加快公司产品的更新迭代、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避免与竞争对手间产生不必要的知识产权争议或纠纷等。同时徐辰承诺,若从江苏芯加受让的知识产权被认定无效、侵权而给思特威生产经营、产品销售造成的任何损失,由其对公司进行补偿。
对于IPO相关事宜,3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思特威并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