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山西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不懈抓产业、抓就业、抓易地扶贫搬迁后帮扶,以持续增收致富为目标,打响了乡村振兴持久战。
一株黄花草,富民大产业
唐家堡村位于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核心区,每年黄花采摘季,基地还要在这里举办“黄花丰收月”活动,让更多的人“爱上”黄花。记者7月16日去采访时,正值“丰收月”活动。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云州区把黄花作为产业扶贫和“一区一业”的主导产业来抓,提出要将黄花做成富民“大产业”。
经过几年努力,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年产值达7亿元,形成了1个2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种植村。未来,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0万亩左右。
近年来,山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目前,山西5633个贫困村都确立了“五有机制”,以各种形式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有近3000家。这些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把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把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技能大培训,饭碗端得牢
天镇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区在此交界,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近年来,天镇县根据自身特点,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打造出享誉全国的“天镇保姆”劳务品牌。10年来,“天镇保姆”累计培训3万余人,实现就业2万余人。这支“娘子军”,每年可带回2亿多元的劳务收入,直接带动1万多户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山西,像“天镇保姆”这样的劳务输出品牌还有很多。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山西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2016年以来,吕梁围绕“实现培训护工6万人,就业3.6万人”的目标,打造“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吕梁累计培训护工50206人、实现就业26642人。此外,山西还有“临汾技工”“棋源叉车工”“永固烧饼”等一大批劳务品牌。
让更多人端稳就业的饭碗,山西还强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2018年3月,山西启动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每年培训劳动者100万人,以持续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并在全国率先颁布职业技能培训8项地方标准。之后两年中,山西累计举办培训班次近2.2万个,培训213万余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近百万人。
搬出穷山窝,踏上小康路
看着炕上4个多月大的孙子,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村民白高山乐得合不上嘴。2018年年初,白高山从住了一辈子的土窑洞搬到如今近70平方米的三间砖瓦房的新家后,喜事就一件接着一件。今年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的新家,坐在炕上与他亲切地拉家常。如今,苦尽甘来的白高山逢人就说:“有党的好政策,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坊城新村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全村近200户村民都住上了统一的独立院落,洗澡、做饭、供暖全部用上天然气,过上“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挑,冬天有暖气”的生活。为了让村民“搬下来,留得住”,坊城新村还规划建设了黄花产业园,让村民不出村就有活干。
同样是移民搬迁安置村的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典型晋北民居村貌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宋家沟人顺势吃起了“旅游饭”。3年时间,宋家沟一口气摘下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游客眼中的乡愁与绿水青山,成了宋家沟人握在手里的金山银山。
岢岚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首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合山庄窝铺众多的实际情况,岢岚县决定实施以县城和8个中心集镇为主要安置点的“1+8”的搬迁计划,宋家沟就是这“8”中之一。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岢岚县实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2元,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2.69倍。其中,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成效最显著,贫困户户均增收也从2014年的1200元,上升到2019年的15417元。
截至目前,全省1502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建成,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万同步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后续扶持方面,产业就业帮扶31.4万人。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