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天地 气吞八荒——品阎景山老师书艺

   2021-01-30 586

“书道诞生于书房,源于古人阅读书写的过程,平实自然。古时文人眼中的书道,是富有生命力的、鲜活丰满的、意趣盎然的。”阎景山老师的书道,亦是“无一字无古人,无一笔无来处,无一笔无自己”。

他时时刻刻都在期许着当代“书道应该回归书房案头,回归文人的耕读生活”。“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自1995年“景山书法艺术工作室”成立至2000年创办“景山书法艺术学校”始,阎景山老师课徒授业二十四年,桃李满门,新秀竞起,不啻为传统文化的回归地,音乐、书法以及天然生成的耕读空间一应都在。诚如“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高山流水,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慕荣利。清茶好酒闲谈古,运笔抚琴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小隐于山,大隐于市,名不近,利不谋,其逸者与谁而归?

书法里蕴含着阎景山老师的人生,常常听到“字如其人”的说法,这句话是说,从一个人的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字如其人,亦如人生,而我始终认为书法更是人生写照。字是人写出来的,一长一短,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人生也是人用行动写出来的,一旦一夕,一张一弛,一善一恶。人生百态,我们当从中启迪人生,感悟人生。阎景山老师的作品中,不论是笔的走势,线墨条,还是书写内容,总透出浓淡相宜,挥洒自如的雅致:“名缰利锁非吾愿“,“庭草经霜老更绿”,“人生当效东篱菊”,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若水,执笔写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旅程,字味如人生。

细品阎景山老师的四字榜书,作品中透着沧桑和从容,流畅大气,灵动,欣赏之余,亦感觉到蕴藏着阎景山老师对世事的参悟,是珍惜,是善待。书法人生,是对美与善的追求和传播,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劝勉,也是书法艺术的境界吧!

重新回到笔墨。凡经典作品必有其成为经典之理: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其形成过程会遵循或者有独特的某些“规范”。从共性上讲,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就每一位书家来讲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理”。从表面看,阎景山老师用笔知道其所取法对象的个性化特征之后,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执笔的高低,把笔的松紧,提按的幅度,书写速度的快慢,行笔的角度大小,笔锋转换的时机等等,使笔下的书写状态和结果暗合古人,再加上其书写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笔在自然的延伸中形成蘸墨出现的些许枯笔,形成错落有致润燥对比,这种受性情驱使、自然平和的个性书写,不自觉地幻生出新境界来,而内中的笔法之趣更是“粲粲彬彬其可观”,熟稔于随形就势,不刻意求工,笔锋一转一捻之间,便是风日水滨,莺歌燕语,给读者很美的视觉享受。

因长期专注于深厚的文字研究,又敢于大胆调和先人笔意中古调深沉的暮气,使阎老师笔下的作品既质朴古雅、又潇洒清丽,尽管是通常人不易辨认的篆籒气象,但蕴含在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线条中的性情、才情、笃定、诙谐等特质,给人的感觉却是清晰的。内中篆的婉转、古厚、苍朴即手便得,几乎把人带入汉字端倪,溯其源头,转益多师,与古为友,内中篆意如春阳雨露深深渗入,显出非凡生机。

这对于一位普通书家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些宝贵的艺术经验犹如泼在生宣上的水墨,虽缓缓地渗入,但却力透纸背,因此赋予了阎景山老师特色鲜明的创作风格,人谓,日有秋冬春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何年何月,我们终会看到并理解真正优秀的书者为艺术创作而付出的艰辛与不易!(作者:郑启轩)

艺术简介: 阎景山,笔名愚木,别署双逸堂主、三问斋主。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协会员、中国黄河草书研究院副院长、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常务副主席。

书法早年潜心二王、赵孟頫,后攻米芾、苏轼、张瑞图,旁涉宋元明清历代诸家,继而用功于汉魏诸碑。近年多追求以籀篆笔意入行草书的探索与实践。书涉正、草、隶、篆,诸体皆擅,以行草、正书为长。碑帖兼容、功力深厚,书风飘逸洒脱、放朗大气。既有传统文人书法的淳和典雅之美,又具劲健豪放,淋漓痛快的时代感染力。尤其对书史书论研究颇深,底蕴丰厚,见解独到。

1995年建立“景山书法艺术工作室”,2000年创办“景山书法艺术学校”,课徒授业二十五年,桃李满门,新秀竞起。2002年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育委员会授于全国“百佳书法教师”称号。出版有《阎景山书法集》、《阎景山小字作品》、《阎景山书法艺术》。央视网、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先后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魅力故乡》栏目做了专访报道。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