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攀登,追求更有高度的人生

   2021-05-04 313

2400米深的中国四川锦屏山山体内,中国极深地下实验室里的首个大型液氙暗物质探测器日夜运转。这里没有节假日之分,日子是按照实验进度计算的。一群年轻的暗物质“捕手”,在通宵达旦的工作中开启了5月的第一天。

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开展的PandaX实验团队,已在这里驻扎10多年。“PandaX实验是面向超出粒子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天体中微子等原创实验。最近,团队正在开展新一代实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邬维浩告诉记者。一年多前,邬维浩回国加入PandaX实验研究,他感受到祖国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更加坚定了要学好理论、精进专业,坚定前进,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人当中引发热烈反响,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发展指引了航向。“总书记提到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备受鼓舞。”邬维浩说。

去奋斗,心怀“国之大者”是我们的信仰

心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是青年人的视野和格局。

“假期都要在青藏高原上了,要和家里做好解释,预计5日返回学校,这样不耽搁假期后的教学,我们抓紧时间把本次考察点位定下来。”“五一”假期前夕,西南交通大学“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减灾选线”科研教学一体化团队带头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赵晓彦认真布置调研安排。

这是自2018年11月第一次川藏铁路地质灾害实地考察以来,这支团队第12次深入青藏高原开展川藏铁路相关地质研究工作。“我们要思考,怎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高校怎么做、高校教师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赵晓彦说,组建团队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吸纳学生参与其中,也将帮助这些年轻人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国家需求,增强使命担当。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的实验室里,仪器学院硕士生崔文文正和导师一起忙碌,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系统测试中的超稳定环境控制问题,开展技术方案设计。崔文文所在的谭久彬院士团队专注于高端超精密仪器技术研究,几十年来,瞄准国防、航天及民用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崔文文,他把自己的就业去向锁定在航天领域。“耳濡目染,我常常感动于哈工大的这样一批人,他们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国为民,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打造国之重器,培养优秀人才”。

“为国造仪,是我们的使命。”90后青年创业者、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CEO贺羽坚信,目前我国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处在世界前列,用先进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做科学仪器,很可能为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一个“弯道超车”的变革式机遇。

长久以来,高端科研仪器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科研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国外厂商临时加价、维修困难等问题。令贺羽欣喜的是,公司成立不到4年,已在仪器仪表诸多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做国产科学仪器的创业者和科研者,需要长年累月地投入研究、保持创新,真正成为一个工匠。”贺羽说,“我已经做好了为这件事奋斗20年、30年、40年的准备。”

去探索,追求卓越是我们不变的标尺

以祖国的方向为方向,让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入扣,这是青年人的勇毅和担当。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硬核”学霸龚维又开始了新一轮攻关,攻坚克难,就是他的生活常态。龚维曾获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围绕纤维材料智能化课题,开展前沿基础研究,成功搭建摩擦电纤维生产线,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摩擦电纤维的工业化生产,申请专利1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他用持续而务实的探索,诠释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

“要在传统纤维智能化的道路上留下中国人的贡献。”龚维说,“把科研开展在领域的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1983年出生的岳海荣,在天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就职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主要从事低碳技术与工程、大气与固体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2018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作为一名低碳技术与绿色化工领域的基层科研工作者,更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国家战略目标,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岳海荣说。

“青年就要有青年的样子,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朝气蓬勃。”今年是王新旸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第4年,眼下的任务是搭建新体制雷达智能检测架构。“我所在的刘永坦院士团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研究初期的探索阶段总是痛苦的。每当迷茫时,导师总是鼓励我用系统思维观察和处理工程科学问题,他特别强调不做‘空头文章’,引导我从实测数据中分析问题、寻找问题,在真课题中解决真问题。”王新旸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深知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中,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

电子科技大学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硅光研发小组是一个“尖兵”小组。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彦旭是小组的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我将不断夯实基础,加强学术底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做大做强添砖加瓦。”陈彦旭告诉记者,团队目前正向全硅光电集成、智能感知装备研究发起新一轮冲击。

去耕耘,在祖国的大地绽放青春之花

“我们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安徽金寨花石乡的蜂农们扩大销路,把大别山深处的‘中国好蜜’送出国门。”4月中旬,扬州大学的青年创客张志鹏与江苏阿佳尔商贸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份价值500万元的产品采购合同,给大别山里的蜂农送去一份大礼包。

张志鹏目前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博士。自2016年起,他就倾力为有志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创客搭建“梦想吧”,指导、帮扶大学生创业项目。“作为博士生党员和新时代农科学子,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扎根乡村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张志鹏说,“我将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奋力成长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这个“五一”假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洱源职中,上海交通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忙得热火朝天。支教团成员谭涛说:“从东海之滨来到洱海之源,加入乡村教育工作者的队伍,我们要教好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选调生训练营开营。“这条路选对了!”一位已在四川工作多年的选调生感慨。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已有近300位优秀选调生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新一批选调生训练营营员正在接受“三级导师制”的培训,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质,时刻准备奔赴远方。

许亚云是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也是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在她看来,新时代的青年有理想、有血性、有志气、有骨气、更有底气。“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技能、修炼基本功,还要肩头有责任、心中有理想。在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现在,我们接过革命先烈的旗帜,扛起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往前走。”许亚云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本报综合各地5月3日电 记者颜维琦、曹继军、常河、苏雁、李晓东、周洪双、张士英) 【编辑:王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