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张尼)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这是很多基层民众看病就医的愿望。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基层的卫生资源、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依然面临着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
资料图:乡村医生开展诊疗。 张添福 摄大医院虹吸效应明显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才储备困境
日前,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GE医疗中国公益支持的“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主题活动正式在北京启动。在启动活动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受到业内专家关注。
中国的基层医疗发现现状如何?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底,全国共有县级医院16804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887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770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36.4万人。
对比上一年的公报数据,县级医院和县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都有明显增长。
尽管如此,面临来自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以及自身的一些发展约束问题,基层医院在人才储备、培养等方面依然有诸多挑战。
“三年前,我们招收临床医生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从去年起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不报我们县级医院,今年甚至于本科生也不容易招。”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妇幼保健院书记杨楠在会上讲述了近年来遇到的问题。
据他介绍,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妇幼保健院是县级的妇幼保健院,也是三级医院,在当地知名度较高,即便如此,医院的发展仍然受到了不少制约的地方。
在杨楠看来,这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扩张产生大量人才需求导致的,也就是大医院的虹吸效应。
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同感。会上有专家表示,虹吸效应就是基层人员中,好的人才往大医院跑,另外把病人也虹吸到大医院去了。大医院大部分都在扩张,病人越来越多,基层病人越来越少。
在专家看来,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基层卫生服务网得到巩固,床位数逐年增加,卫生人才规模和素质不断提升,但同时挑战依然存在。
“卫生人才的短板和不足,仍然是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江梅分析。
秦江梅说,基层卫生人员的数量是不足、公共卫生和护理人员配置相对较低、乡镇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视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资料图:义诊活动中民众在咨询。 孙莹 摄发展难题如何破?
专家:增加基层投入、利用好上级医院资源
面对发展困境,如何才能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景?
在专家看来,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建设医共体等措施十分关键。
江西赣州瑞金中医院副院长谢世华说,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待遇还比较低,人才难留住,因此要解决好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建设等。
“政府要做好办医责任,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就医的环境,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老化落后的问题,提升医疗机构人员的待遇,让基层医疗人员能够安心的工作。”谢世华说。
他强调,基层医疗机构还应该做强内功,自己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并且特别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
此外,专家还建议,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要通过医共体建设等多种途径,利用好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让上级医院的优质资源能够下沉。利用好上级医院的人才技术,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达到基层医院跟上级医院同质化的水平。
秦江梅认为,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战略地位,另外,要加大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多向基层倾斜。
记者了解到,目前,医疗机构、企业也正在行动起来。
本次启动的“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活动就将重点覆盖江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超过10个省份的老区和偏远地域。在未来一年的时间内,持续开展疾病公益筛查与健康宣教、基层医师人才培训、服务和技术应用交流等公益项目。(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