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凌晨,在接到128号病例流调任务时,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王衡已经一整天没怎么休息。
不间断拨打电话、连轴转分析数据、不合眼修订方案……王衡带领4个人的第四流调小组对病例的感染先后顺序进行判断,对其家人、朋友逐个排查,并从行车半径、支付凭证、行车记录仪、公共监控等方面入手,借助大数据和公安等力量,通宵达旦地忙碌,终于形成了一份厚厚的、精确到分秒的流调报告。
自7月30日下午5时,郑州市二七区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后,全市便开始进入战“疫”状态,1780余名像王衡一样的流调人员进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目前,向社会公布的病例轨迹说明一般只有短短几百字,但这背后却是流调人员动辄几十页的流调报告、几十条的流调信息、上百个的问询电话以及数千次的摸排记录,更是流调人员与病毒争分夺秒的赛跑。这其中,警方的流调科技手段同样不可或缺。
一旦被调查者拒不配合,或者被调查者有隐瞒活动轨迹的嫌疑,流调人员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流调民警进行督促或核实。必要时,警方还会动用信息手段予以确认。
“我已经报警了!”在连续五次接到疾控中心电话后,流调对象依旧以为自己接到了诈骗电话,不等二七区淮河路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主任刘颖超说话,就“啪”地一声挂断电话。
自从刘颖超开始进行流调工作后,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和委屈。但没办法,身心俱疲的她只能第六次拿起电话,“我真不是诈骗人员,要不您拿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跟公安机关核对一下。”
王衡说,这时,流调民警会根据疾控流调人员的反映,第一时间通知被调查人,要求对方认真对待、积极配合,“紧急状态下,疾控中心的流调会和警方的流调同步进行、相互印证”。
“病例的每一个行动轨迹都牵动着市民的心,遇到瞒报、谎报情况,流调过程就像是侦探破案。”王衡说,只要疫情不结束,流调人员就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针对市民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疫情分析组负责人梁士杰表示,“流调工作采集到的信息,指挥部专门采取了加密措施,对市民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确保不向社会外泄。”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佳宁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