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石化披露定增预案,拟发行A股股票22.39亿股,最高募资120亿元,将主要投向清洁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两个领域。
募投高附加值材料项目概况
本次募投项目包括POE、EVA等高附加值材料领域项目建设,有利于深入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升级,为自身向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延展升级打造良好基础。
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
茂名分公司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
2022年9月,茂名石化基于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烯烃溶液聚合技术的1000吨/年POE中试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也为开展该5万吨/年的工业试验装置奠定了基础。
项目位于茂名分公司化工厂区预留地内,建设期为三年。主要试验产品为1-辛烯弹性体、1-丁烯弹性体。采用来自茂名分公司化工厂区自产的乙烯、1-辛烯、1-丁烯及氢气作为原料。
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2号EVA项目
该项目位于湛江市开发区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厂区,在现有1号10万吨/年EVA装置(于2022年3月投产)旁新建1套10万吨/年EVA装置。本项目主要产品为VA含量不同的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产品牌号共12个,均作为商品外售。
原辅材料本项目主要原料乙烯、丙烯由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乙烯装置直接管道输送,醋酸乙烯由中石化统一布局提供。本项目生产的EVA产品,采用 Lyondellbasell公司高压釜式法聚合工艺技术。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中石化把握新材料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石化化工业务坚持“基础+高端”战略,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密切产销研用结合,加大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材料研发力度,努力填补技术空白,着力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2022年,面对景气周期下行和原料成本高企的挑战,中石化加快优势、先进产能建设和落后产能淘汰;密切产销研用结合,加大高端产品和新材料研发力度,提升光伏级EVA、茂金属聚烯烃、顺丁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大丝束碳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POE、聚丁烯-1中试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
2022业绩增收不增利
3月26日晚间,“三桶油”之一的中国石化率先发布2022年底业绩报告,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33181.68亿元,同比增加21.06%;营业利润964.14亿元,同比回落14.23%;利润总额945.15亿元,同比回落12.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3.02亿元,同比回落6.89%。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在财报中表示,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能源化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中国石化将更加注重发挥一体化优势,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竞争力。
化工领域生产及销售情况
化工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作为原料,生产、营销及分销石化和无机化工产品。在化工业务板块,2022年中石化提升光伏级EVA、茂金属聚烯烃、顺丁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煤化工实现提质增效。全年乙烯产量1,344万吨。加强战略客户合作和产品定制化服务,全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8,165万吨,同比增长0.1%,实现了全产全销。
2022年中国石化化工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499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13.6%),同比增长5.9%。主要归因于部分化工产品销售价格上涨。
技术突破 氢能
(1)首套30标立/时的PEM(质子交换膜)制氢示范装置和兆瓦级(200标立/ 时)PEM制氢装置已在燕山石化投用,这标志着中国石化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成套技术实现工业应用;
(2)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在9家企业建成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提供燃料电池用的高纯度氢气,能力达到1.9万标立/时(折合约1.65万吨/年)。
(3)开发了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成套技术,建成3000Nm³/h纯化装置和千吨级供氢母站;攻关形成加氢站与油氢合建站设计、建设和运营规范标准体系,支撑5座高度集成加氢站及油氢合建站实现商业运行;建成6座区域氢气检测质检室,并取得国内首个氢气检测CMA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
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建成加氢站98座,合计加氢能力约45吨/天,是全球拥有加氢站最多的企业,目标打造“第一氢能公司”。
(4)中国石化组织开展了超高强度高压储氢材料及装备、大型双壳真空绝热型液氢球罐工程技术研究,目前具备了储罐扩大试验和工业应用的基础。
生物质能
(5)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生产装置规模化试生产成功,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
12月,国内首个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货运航班完成国际首飞,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从规模化生产走向规模化应用。相比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
高端材料
(6)开发了均相本体法烯烃聚合新工艺,建成千吨级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并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多个牌号产品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7)攻克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万吨级工业装置一期建成投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复合材料实现示范应用,标志着大丝束碳纤维进入规模化生产与应用阶段。
(8)开发废旧塑料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实现汽车轻量化材料回收资源化利用,且有效减少碳足迹;成功开发出绿色轮胎用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汽车蒙皮用氢化丁苯热塑性弹性体、免充气轮胎用高导热橡胶、超低压变乙丙橡胶/聚丙烯动态硫化橡胶材料。
可降解塑料
(9)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生物可降解材料PBST、PBAT、PBSA面市,培育了具有技术创新特点和行业影响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品牌——“善解”(Ecorigin)。
2022年8月,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通过了德国标准化学会认证中心评审,获得PBAT生物可降解工业堆肥认证证书、产品出口欧盟的通行证。2022年10月,启动建设年产12万吨PBT/6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柔性改造项目。
CCU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