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并购进入“寒冬” 交易额下降89%

   2019-11-01 408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与国内制药企业的3亿~4亿元相比较,还存在巨大差距。

  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活动交易金额下降89%至7.7亿美元,为近5年最低。相较于生物医药的回暖,医疗器械的投资并购进入了“寒冬”。

  出口方面,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为5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口方面,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为57.39亿美元,同比增长6.5%。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左右,但依然存在产品结构性差距。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告诉笔者,在技术、材料、装备和工艺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引领下的新概念,难以制造出符合医学技术趋势的高附加值新产品,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攻克。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正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中高端医疗产品有望逐步进入全球市场,进促进国际市场国内化步伐加快,也使得中国医疗产品对外贸易作用愈来愈大,百年变局为国内企业在新业态模式下成为新的贸易合作者,由单纯产品贸易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以及医疗服务全方位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产先进医疗器械企业迅速崛起,部分产品的技术标准也与世界接轨,实现了自主研发创新的转变。如东软、安科、迈瑞、万东、开立、奥泰、微创、普博、威高、乐普、奥美、振德和稳健等民族企业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其产品和技术也逐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成本。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将更常见、更频繁,企业的规模特别是大企业的规模将加快扩大。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医学影像类产品、体外诊断类产品、植入类产品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AI智能医疗器械将快速兴起。

  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留学回国高端人才陆续加入骨干医疗器械公司,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具有了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十年仍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