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净利润已亏损1.3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继续亏损0.51亿元,全年亏损几成定局的鲁抗医药,在最后时刻获得了政府的“援手”,避免了被“戴帽”的命运。
日前,鲁抗医药公告称,山东省济宁市财政局开发区分局向公司拨付企业科技扶持资金900万元、发展扶持资金6200万元,共计7100万元。该部分资金已于12月27日转入公司资金账户,并确定为公司营业外收入并计入当期损益。
“这时候下发财政补贴基本就是为了避免”戴帽“。”昨日,有分析人士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鲁抗医药目前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它的业绩在未来很难好转,除非调整产品结构。”
“限抗”冲击
实际上,2011年鲁抗医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5亿元,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仍亏损了0.21亿元。
以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看,鲁抗医药已经很难在第四季度扭亏为盈,届时,公司将面临“戴帽”危险。
鲁抗医药是我国传统抗生素“四大家”之一,也正是从2011年起,滥用抗生素现象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抗生素价格一路走跌,产能也出现过剩。
有研报显示,2011年起,抗生素就一直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首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趋严,限制医药使用量;其次,在国家实施新版药品GMP的背景下,各家抗菌药生产企业在新建厂房时,都选择了扩大产能;最后,从2011年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实行基本药物招投标制度,抗菌药的采购直线下降,销售形势空前严峻。
而在2012年8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执行,不仅首次对医院抗生素“分级”限制使用,还对医疗机构渠道进行了限额,强调医疗机构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这一“限抗”措施对抗生素企业的影响基本延续到了2013年全年。
鲁抗医药也在2013年中报中表示,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主导产品价格持续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