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9年业绩增长超5倍!对话安科生物董事长:坚持生物医药发展主线 精准医疗布局逐步落地

   2018-10-31 19

  为了探索挖掘这些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之路,证券时报包括旗下媒体平台全景网、新财富、中国基金报等,走访全国各地优秀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面对面对话,实地调研采访,各媒体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推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世界型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已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的明星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的一张张名片。

  为了探索挖掘这些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之路,证券时报包括旗下媒体平台全景网、新财富、中国基金报等,走访全国各地优秀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面对面对话,实地调研采访,各媒体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推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安科生物(300009),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以来始终保持较快发展。

  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净利润2.78亿元,相比上市前的2008年1.56亿元的年营收、3455万元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4%和26%,相当于上市9年业绩增长5倍。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安科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宋礼华。

  宋礼华,安科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宋礼华是90年代回国的海归科学家,起初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后创办安科生物。安科生物早期研发干扰素和生长激素,至今仍是公司支柱产品。除了母公司生物制药业务之外,公司近年还通过内生、外延并购,积极布局了化药、现代中药多肽类原料药、法医基因检测和CAR-T细胞治疗等业务。

  周一:安科生物第一批创业板上市,而且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很稳健,市场也给了一个比较好的估值。这二十几年下来,把握了哪些关键的点,有几步你走的是走得比较成功的?

  宋礼华:一个是,我们的公司体制,经历过几次股份制改造,把公司的体制打造成现在这种模式,,它不仅仅是一家公众公司,更是一家全体员工持股的,或者是员工持大股的、核心骨干持股的这样一个上市公司。

  第二个,二十多年了,坚持主业不动摇,大家可以看到,安科生物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基本上还是沿着生物医药这样一个发展主线。更多的是这么多年,包括安科的企业文化在内的凝炼,我觉得安科有一个全体员工共同发展来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的共同理念。

  宋礼华:对。一个是我自己没有这样的想法和精力,第二个,我也不愿意到我这个专业领域以外的地方去投资,去分散精力,也是给投资者一个信心,就是一个是我没有减持,第二个也不去做其他的。

  邀请安科生物董事长宋礼华题写“证券时报25周年寄语”、“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寄语”

  周一:公司在创立之初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叫“挑战进口洋药,振兴民族药业”,过了二十多年,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宋礼华:你说它实现了没有?我觉得部分实现。我举两个例子,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产业化的干扰素和生长激素这两个产品,安科只是我们国内生产这两个药品的企业之一。当年我们产品出来的时候,特别是我们上市之前,国外的产品又贵,又高大上,当我们的产业化起来以后,干扰素完全国产化,它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

  生长激素也是这样的,在中国国产生长激素产业化之前,完全是国外公司(默克雪兰诺)的这个产品垄断,价格又贵,孩子用不起,不像今天,稍微有一点经济能力的人都能用得起生长激素,因为便宜了现在。随着国内的企业产业化以后,默克雪兰诺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单克隆抗体,如果我们这个单抗出来以后,国外产品一定也会降价,他们现在已经在降价了,他要是不降的,可能市场就完全没有了。

  所以,当初那个口号有点初生之犊不畏虎,然后稍微有点狭隘,但是我觉得还是一个我们做民族药企业家的一个心声吧。我们也很高兴,我们的药能够造福这些患者,特别是贫困儿童,我觉得做药除了赚钱以外,资本市场需要有利润,但是更需要能够有更多的社会效益。

  作为安科生物一直以来的主打产品,2015年安科生物生长激素这一单品销售就突破2亿元,2017年生长激素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

  宋礼华:药品价格是下降的,不断的下降、调整,现在的孩子对身高的要求和过去我们这个年代孩子对身高的要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哪怕是能够增高一厘米,他都会要花一定的代价去尝试,,所以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几年的增长幅度平均保持在40%到50%,所以生长激素应该说已经成了我们目前主要的利润贡献的品种。今年我们应该还能够保持快速增长。

  宋礼华:一个是刚才说的生长激素,当然我们的干扰素市场也在恢复和上升,还有一个就是来自我们的中药,我们中药的产业化,今年的销售规模会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利润可能会增加的比较慢一点,因为今年随着两票制的改革。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基因检测这一块,基因检测这一块,随着我们业务不断的扩大和影响不断的扩大,现在应该说利润增长幅度也是比较快的,其他的行业,包括多肽和化药、诊断试剂和其它,是保持一个稳定持平略有增长的这样一个态势。

  今年5月,安科生物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过9.95亿元,主要用于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线单抗产业化、精准医疗创新中心和多肽药物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定向增发,员工持股计划计划认购不超过1亿元,覆盖员工比例40%。

  宋礼华: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做过增发。这次定向增发,包括我本人在内,全体管理骨干和团队,我们都是增发对象,都愿意认筹参与这个增发,全体骨干员工自己掏钱来认购这1个多亿。正好也是利用这次增发机会,再做一次员工持股计划,这是一个机遇,也让员工和公司的发展能够进一步的紧密的结合起来。

  安科生物旗下公司的CD19 CAR -T细胞治疗正在小规模临床研究中,其疗法用于治疗晚期血液肿瘤;此外,赫赛汀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已推进至临床3期,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III期试验启动。

  周一:免疫细胞治疗这一块市场比较看好的,有些很大的药企进入到这个市场,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去从这样一个竞争里头胜出来?

  宋礼华:未来CAR-T的竞争不完全在资金上,有时候甚至我认为,资金太多了会给他增加负担,因为资金是有成本的,A轮、B轮、C轮融资,动辄几千万、几亿美元的融资,将来是要有回报的。

  我们是小米+步枪发展起来的,我认为小米+步枪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因为成本低、灵活、掉头快;

  第二个,安科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我们这么多年在跟临床打交道的这样一个医院的资源,和临床的资源,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资源,我觉得这些资源恐怕不是他们这些新公司一下就能建立的;

  第三个资源,我们有一支相对成熟的销售队伍,这支销售队伍不是一年两年、十年能建起来的,我建了二十多年。包括我的产权结构,未来可能会有一定的灵活之处和优势。安科将来如果要胜出,可能在这些上面胜出。

  周一:每一个布局都还是需要你大量投入的,比如CAR-T,包括那几个单抗和溶瘤病毒都需要大量投入,这一块你有没有考虑我集中投入某一个方向,就把这个方向做到行业最好,布点不布这些多?

  宋礼华:我布局的点目前来讲比较多,CAR-T、基因检测、溶瘤病毒、单克隆抗体,这个是精准医疗里面四个比较经典的板块,安科都有了。我不是要把每一个都要做到第一,我是把每一个都要落地,让它能够形成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一块一块地说:

  单抗,从实力上,可能我比不上国内某些大的已经在做单抗的这些企业,但是在抗肿瘤单抗这个领域,我起步比人家晚,但是我现在可能沾了国家政策的光,我起步晚了,但是我走了近路,可能会赶了早集。

  第二块,CAR-T,我未来也是想,我可能做不到第一,或根本就做不到跟这些大块头们去竞争的这样一个格局,但是我会做的让安科的CAR-T能够适应国内肿瘤病人的需要,适应国内医院对肿瘤治疗的便捷和快捷,甚至是低成本,低代价。

  第三块,基因检测,我现在重点突出的是法医检测,为什么?因为这块我已经形成了细分领域的一个竞争优势和特色,大家知道的,现在全国很著名的几个案子里面,用的诊断试剂和技术就是用的中德美联的,就是我那个子公司的,至于在基因伴随诊断和肿瘤基因检测这个领域,我们在跟踪,在发展。

  第四块,溶瘤病毒,溶瘤病毒在国内现在产业化,大家都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没有一个规模和技术特别先进和走得特别前的企业,相对来讲安科还是比较早的布局,起步早的。

  周一:现在国家在创新药的研发、审批环节,推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新政出来以后,业界对国内创新药有一个比较高的预期,特别是免疫细胞治疗,类似这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很多公司都在上这方面的项目,有什么都是能确保安科生物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跑出来?

  宋礼华:我们是做生物技术起步的,CAR-T和细胞免疫,这是高度集中了生物技术各个平台的综合,这一系列都是高度的生物技术集成,我们是做生物医药的产业化的,当年我们的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的产业化,我们做了二十年,就是这种原核的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我们化学制药和中药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它的每一步,真的有很多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在里面,谁能够从研发到产业化,到临床,因为它的销售在整个链条里面实际上是跟临床紧密相关的,CAR-T是要从病人身上去采血,采回来以后进行基因改造和细胞培养,最后完成了以后再返回病人体内,整个过程是一个活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是因人而异,完全个性化的,这里面的质量标准和质控指标千变万化,要真正做规范的产业化,按照GMP来管理,我个人感觉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所以一百多家,我认为肯定是有一些被淘汰。

  宋礼华:我们会尽心尽力,一个,要把我们现在的战略布局一个一个地落地、生根开花,最后形成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更大的市场规模、销售规模和企业的营收规模和利润,来回报投资者。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