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长沙“小汤山”医院:3天完成改造 工人希望“用不上”

   2020-02-01 188

中新社长沙1月31日电 题:探访长沙“小汤山”医院:3天完成改造 工人希望“用不上”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布置病床、扛运物资、加固木门……31日下午,带着口罩的工人、志愿者、护士等众多人员在被称为长沙“小汤山”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紧张忙碌,对3号病房楼的改造修缮进行最后扫尾。

1月31日,被称为长沙“小汤山”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3号病房楼内正在进行改造扫尾工作。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长沙市仅用了72小时便完成了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1.41万平方米的改造修缮。据悉,长沙市救治中心建于2003年应对非典时期,是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图为病房楼三面环山。杨华峰 摄1月31日,被称为长沙“小汤山”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3号病房楼内正在进行改造扫尾工作。图为病房楼三面环山。杨华峰 摄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建于2003年应对非典时期。整个医院三面环山,在一个口袋型的山坳里,地形有利于传染病隔离治疗。

1月26日,长沙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应对疫情,决定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修缮和重启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及时收治长沙及周边所有的确诊病人。

由于很少使用、年久失修,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改造前只有井水,没有网络信号,用电只有单相电。长沙市仅用了3天便完成了医院3栋病房楼共1.41万平方米用房的改造修缮,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主战场。

医院于27日启动改造,58位工人率先赶来施工,下午达到178人。接着,越来越多工人不谈价钱、不谈条件闻讯赶来,28日、29日共有17支队伍400余人夜以继日加紧建设。

凭借各方人员的众志成城,自来水、网络、燃气先后接通;1号栋病房完成交付使用,300吨污水收集和处理罐安装到位,2号和3号栋病房完成改造达到防控标准,医疗服务用房第一栋也修建完成。

“戴着口罩通宵施工,这样的场面我从来没见过!”长沙市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和环境维护临时指挥部指挥长、开福区副区长杨光华感慨万千。

正在3号病房楼内巡查病房布置的护士王敏告诉中新社记者,这里原来是员工宿舍楼,现在全部搬出来改成病房。“我们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很多的医生和护士自愿向院里党办报名,并自己开车来这里支援。我相信有社会各界的配合,定能战胜此次疫情。”

隔壁房传出了“叮叮当当”的响声,两位施工人员正在对病房木门进行加固。一位陈姓师傅表示:“希望这里改装好了用不上,这就代表感染的人少一些。”(完)

【编辑:陈海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