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发布通告,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由试点转为正式商用。这意味着,虚拟运营商马上就要转正。此外,通告中特别提到,要解决虚拟运营商“批零倒挂”问题,也就是批发比零售还贵的问题。这有可能充分释放虚拟运营商的潜能,激活即将到来的5G时代。
虚拟运营商迎发展利好记者日前从多个渠道获悉,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有望加大对虚拟运营商的支持力度,可能在未来大幅降低合作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格,达到与所属地方省公司接近的价格标准。业内普遍认为,一旦上述政策得以实现,移动转售行业将彻底告别“批零倒挂”困扰,虚拟运营商不但将迎来发展利好,还将大大加速我国电信业的开放步伐。
据2017-2022年虚拟运营商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基础运营商在虚拟运营商试点期开放的资费形式有两种:资源池与模组套餐。这两种资费模式尽管灵活多样,但由于虚拟运营商从基础运营商处获得的批发价格存在严重的“批零倒挂”情况,大大阻碍了虚拟运营商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有基础电信运营商在积极推动批发价格下调,但目前尚未有具体的实施时间表。有虚拟运营商业人士表示,一旦批发价格水平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省公司看齐,虚拟运营商将迎来重大利好。凭借灵活经营,虚拟运营商有望依靠部分业务,和基础电信运营商进行差异化竞争,并最终实现盈利。
工信部介绍,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四年来,先后有42家企业展开试点。截至2018年初,移动转售用户总数达到了5000万,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的3.5%,有11家企业用户数超过了百万,规模最大的企业用户数接近千万。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正式商用,电信业开放进程也在提速。一旦“批零倒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虚拟运营商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未来电信业继续深度开放提供经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部资料显示,进一步开放电信业的市场环境正在日益成熟。一方面,2013年开始移动通信转售业务、IDC、ISP业务、国内多方通信业务已陆续向民资开放或开放业务牌照申请;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在对WTO承诺之外新增呼叫中心、国内多方通信、互联网接入、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四项开放业务。在这一趋势下,电信业企业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开放环境,为未来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电信业整体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首批正式牌照的价值不言而喻,除了获得政府官方许可之外,还将因为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而备受资本市场青睐。那么,如何才能顺利获得首批正式牌照呢?对此,我们不妨参照早期民营企业申请移动转售试点经营许可时候的过程。
按照惯例,42家虚拟运营商应向其合作基础运营商续签双方合作协议,而这也是申请首批正式牌照需要必经的第一大关。既然是第一大关就意味着三大运营商的处理标准格外重要,由于三家基础运营商在业务、规模、合作深度、广度、标准、规则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各家基础运营商在选择续签对象时必然有所差异。
不过,如果基础运营商认为某家虚拟运营商符合续签标准,那么可以确定的是在运营商合作层面,虚拟运营商获发首批正式牌照终于“过关”了。不过,漫漫长征路只走过了二分之一,第一关走完之后,符合续签条件的虚拟运营商会步入第二关考验,即监管部门审核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企业最终能否获发首批正式牌照的重中之重。
进入第二关后,一些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标准将格外严格,例如实名登记率、诈骗电话率、垃圾短信率等。如果说去年工信部普查的实名登记率有一定久远,或将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那么近一两个季度的诈骗电话率、垃圾短信率等将明显左右监管部门意见。毕竟,信息安全为国家安全之本,不符合条件的虚商将被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