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股指期货上市越来越近,但我是越来越慌,担心还没赚钱却又要交学费了,参与的人很多是高手、大户。”刚刚开户不久的顾先生似乎并不盼望股指期货的上市。
涉足A股市场18载有余、交易过除期货外的大部分金融产品、经历过从盈利到巨亏的风风雨雨……像顾先生这样身经百战的个人投资者为何仍对股指期货的交易犯愁呢?
“看了下开户人数的统计,到现在全国也就6000人左右,少得可怕,期指会不会被大户操控啊,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顾先生道破心中的疑虑。
顾先生的疑虑可能代表着相当部分散户的心理。如果将股指期货首批“玩家”数目与当年的中小板、2009年的创业板相比较,全国股指期货“先头部队”的区区几千人还赶不上一家券商的股票客户量。
“不仅如此,听说很多私募基金都以个人名义开户了,加上很多老期货,玩的人少而高手比例却很高,普通散户怕是要随波逐流。”顾先生表示。
虽然有着多年的金融市场交易经验,但和许多股民一样,顾先生在期货投资领域的经验仅仅是从股指期货仿真操作中得来的。
“周五股指就上市了,但我只做了一个多月的模拟交易,”顾先生透露,“感觉特别容易赚小钱、亏大钱,曾经一周内前四天每天稳定盈利2000元,但最后周五一次就吐回去,还巨亏。”
国元期货分析师刘和剑表示:“做模拟交易是没有冲击成本的,心态也不同,和实战的差别太大。”可见,即便是成功的模拟交易经历尚不能作为实盘盈利的资本,而带着一份不太满意的“模拟考试”成绩单,难怪顾先生会担心大户操控和散户资金的安全。
与散户的懵懂相比,很多机构投资者似乎已经“磨刀霍霍”了,尽管这批专业人士仅是以个人名义来“试水”股指期货。上海某券商参股的期货公司的股指期货部门负责人就表示:“上海很多业绩较好的私募都通过个人方式开了户,一些外资甚至可能通过朋友的账户参与进来。”
瑞富咨询(加拿大)公司CEO刘海影亦表示:“的确有很多私募已经开立了股指期货账户,但个人投资者不必担心期指被操控的问题。”
据其介绍,根据各国股指期货交易的经验,尽管在其上市初期,期指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可能会有较大偏离,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套利盘的介入,从而起到缓冲期指的作用,资金操控的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从和一些私募交流的情况看,普遍达成的一致是,股指期货仅作为股票仓位调控的工具,开始操作都会很保守。”刘海影指出。
在刘海影的印象中,没有股指期货的市场,机构的调仓十分繁琐,买卖股票的数量、频率都很高。“以后完全可以用买卖股指期货的方式来调仓,所以在这一工具使用方面,总体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投机,”刘海影表示,“在这种稳健的‘机构风格’下,期指被操纵的可能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