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作为个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发展迅猛。相关数据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30%一40%。我国运动健康产业在未来10—15年将会有一个跨越式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体育产业将达到3万亿元的规模,2025年更是会达到5万亿元的规模。参照国外的体育保险的经验,我国的体育保险市场将会达到千亿级规模。
运动保险获千万融资运动保成立于2015年底,是国内较早涉足互联网体育保险的创业公司,曾于成立时获得百万级种子轮融资。运动保整合互联网、体育和保险的优势资源,依托互联网生态场景化服务平台及各类线下赛事组织方,为体育产业从业者、运动爱好者提供便捷、可定制的互联网体育保险产品,以及周边服务的解决方案。
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同时,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据2016-2021年中国保险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统计,2016年全球互联网保险行业平均每个季度有48件融资事项发生。近年来,资本对互联网保险企业的青睐,也促进着行业内产品创新。苏宁保险、都邦莱茵、小雨伞等纷纷推出体育保险险种。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险企瞄准互联网体育保险市场布局。比如成立于2015年底的运动保,是国内较早涉足互联网体育保险的创业公司,曾于成立时获得百万元级种子轮融资,近日又再次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运动保整合互联网、体育和保险的优势资源,依托互联网生态场景化服务平台及各类线下赛事组织方,为体育产业从业者、运动爱好者提供便捷、可定制的互联网体育保险产品以及周边服务的解决方案。据运动保介绍,该公司业务主要覆盖体育保险和增值服务两方面。在体育保险领域,运动保与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公司合作,保险覆盖大众运动,如足球、羽毛球、马拉松、健身房以及极限运动,如高原户外、攀冰、自由搏击等。对于太极拳、万人广场舞等特殊活动,运动保也提供定制化保险。而增值服务方面,运动保提供赛场救护、运动医疗康复、运动纠纷调解等。一旦出险,涉及普通医疗的被保险人可在线上完成快速理赔;出现严重事故和大额赔付时,运动保则会介入,协助保险公司核保,出具专业意见,并协调主办方和被保人的摩擦纠纷。
谈及公司未来在体育保险领域的发展方向,运动保创始人兼CEO庞刚表示,随着自身聚焦体育运动领域的数据累积,运动保将逐步向数据驱动型公司发展。一方面,中国体育产业原始数据不足,运动保的业务属性有机会为全民体育运动数据的精准累积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数据是保险业的基础,保险精算实际就是通过大数据计算得出保险产品定价的过程。大数据的高效运用在保险行业里扮演着重要角色。运动保希望通过大数据建模及分析,帮助整体行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除运动保以外,苏宁保险已针对日常运动推出多项险种;莱茵体育与都邦保险合作,针对FIFA、CBA等赛事提供保险;小雨伞保险覆盖个人极限运动、户外、跑步,于今年3月完成了1亿元B轮融资;保准牛的“NIU+体育”则与多项运动的标杆企业、协会签订合约,针对细分场景定制保险服务。
随着新中产阶级家庭对于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互联网体育保险行业或将迎来较大突破。正如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所说,2017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期,真正为用户提供好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将会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