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29所高职院校发布自主招生计划,部分学校新增或撤销专业,并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更贴近北京功能定位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同时,全国两会期间,职业教育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双向驱动下,职业教育是否迎来春天?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职业教育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新选择?
现场
学校新增专业受关注
这个专业未来就业如何?对学生有哪些要求……3月11日,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北京市2018年高职自主招生咨询会现场,29所高职院校现场提供报考咨询,不少家长走进无人机应用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实训室,现场体验专业设备。
“今年,学校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专业较去年有了较大调整,新增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其他专业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方向,实施订单培养等模式。”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贺继伟介绍,从招生咨询情况来看,家长对新增专业比较关注。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分别新增专业39个和36个,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新兴专业。北京商贸学校动漫教研室主任王雪伶介绍,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学校在开展这类专业上具有办学平台、软硬件资源等优势,经过考察和调研,决定增设虚拟现实方向的动漫游戏专业。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芦倩英强调,契合度调查对职业学校十分重要。她说:“学校开设的现有专业需要符合所处城市和区域的定位,不符合的就撤掉;同时,各专业教学内容也要符合现实需要,过时的内容需要及时调整。”
家长
担忧生源和教育质量
芦倩英还表示,近年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职业学校时更加认真、慎重。“比如不少家长会在确定心仪专业后,把北京市所有开设该专业的职业学校都跑一遍,认真对比,理性选择。”贺继伟也发现,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专业时,会充分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路径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需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长进行选择。”由于异地转入北京就读导致中招失利,同时又遇到了北京市教育改革,家长马胜利决定放弃“高考路”,将孩子送进职业院校就读“5+2”贯通培养项目。在马胜利看来,这种专业设计,对孩子整个职业发展有帮助。“我希望她挖掘并发挥特长,快乐成长,学有所成。”
跟马胜利一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食品工程系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本想报考高中,但父亲建议来读职业学校。“因为我初中学习就比较吃力,家人认为与其去一个较差的高中,苦读后再经历一次比较危险的高考,不如早点接触职业。”
与之相反,对职业教育持保留态度的家长也有不少。家住朝阳区的王女士表示,职业院校生源参差不齐,孩子正值青春期,可能受到不良影响。新京报教育周刊微信公号“学习公社”(xjbxuejie)上周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担忧教育质量、生源不好怕孩子受影响、社会地位差是家长认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主因。
学校
整体生源数量下降 存在招生困境
近年来,生源困境在职业院校一直存在。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市职业院校生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4年北京市高职院校招生近3.5万人,2016年为近2.7万人;2014年北京市中职学校招生4.4万人,2016年下降到3.5万人。对此,北京商贸学校招生就业办主任梁菲表示,以中职院校为例,北京市初三生源绝对值呈现大幅下降,加上政策上的调整,如全日制中专不能招录外地借读生等,导致多数中职院校招生面临困难。“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是谷底。”
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兰明看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源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取向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表现不尽如人意等多方面原因,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发展,给予不同学生发挥价值的空间。北京商贸学校校长徐刚还发现,随着产业升级,市场对于高精尖人才需求增大,加上家长、学生渴望深造精深技能的意识,中职院校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高职的补充,向“中高职一体化”等转型。
校际、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院校,不少学校积极探索校际、校企间合作形式。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已经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芦倩英举例,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可以到德国、芬兰等国家学习。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校长陈建南也表示,美国某中学机器人基地师生去年到学校分享了他们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的经验,“他们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在校企合作上,职业学校也探索出了多元模式。刘兰明介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设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大师工作室等,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
记者了解到,订单班模式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愈发受关注。以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全聚德冠名班”为例,学校与全聚德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专项课程,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学生评价考核也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定向向企业输送人才。“学生对企业认同感较高,未来进入企业后流失率也会比较低。”芦倩英说。
然而,订单班的开设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问题。陈建南表示,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企业的需求在学生就读期间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一般是毕业前一学期或一学年再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养,但这种短期班就存在硬性突击培训的问题。
企业
人才需求面临转型
多所职业学校的校长注意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转变。芦倩英表示,企业现在看重的不是单一的技能,他们需要复合型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解释,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自然会提高。
三元食品大兴灜海工业园人力资源部经理杨高说,企业关注职校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是否吃苦耐劳,具备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三元会通过面试选择符合企业标准的学生来企业实习,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对实习生进行甄选,在毕业时录用合适的学生。”
在杨高看来,目前接收的职校生基本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进取心不强,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化素养欠佳,在规范化考勤,服从工作安排等环节会出现一些问题;职业技能不够扎实,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空间小。“一般来说,这些职校生需要企业培训3-6个月才能基本独立顶岗。”
刘兰明认为,不同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的定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授技能层面,而应关注学生个性而全面的成长。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素养、迁移能力等,这些需要学校在培养定位、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上进行综合考量。陈建南也表示,职校毕业生不应该是只能做一件事的劳动者,而应具备综合素养,避免出现转型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