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笑意”传递战“疫”信念

   2020-04-01 185

中新网杭州3月31日电 题:李兰娟“笑意”传递战“疫”信念

作者 张斌 张煜欢 胡丁于

3月31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着小雨,李兰娟笑着步出飞机舱门。

五十九天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不问归期”,率团队驰援武汉。

从疫情暴发之初面向公众答疑时的“插曲”一笑,到疫情最吃劲阶段,李兰娟走出隔离病房后脸上满是勒痕的笑容,再到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的当下,她带着笑容结束赴武汉的支援,三次笑容发生在中国战“疫”不同阶段的特殊时刻,折射出同一种积极信念。

31日,李兰娟院士笑着面向媒体的镜头。 张煜欢 摄31日,李兰娟院士笑着面向媒体的镜头。 张煜欢 摄

艰难时刻:“插曲笑容”安抚公众焦虑

1月23日,在李兰娟等专家建议下,武汉宣布封城。这一防控传染病的无奈之举系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瞬时引发全民关注。

当日,从武汉回杭不久的李兰娟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回应诸多问题。

“其他城市有必要跟进武汉封城的举措吗?”“儿童是否不易感染?”“快递会传染病毒么?”……回复问题时,李兰娟面色严肃。直到回答网友提问“喝酒是否有防病毒作用”时,李兰娟笑答:“医用75%的酒精能够杀灭病毒,但并不是叫大家喝酒。喝酒不能预防病毒,反而会损伤肝脏。”

彼时,疫情迎来最为艰难的时刻。多年未经历传染病疫情的民众对新冠病毒及传染病的传播、防控机制并不了解,人们对如何应对新病毒充满疑惑。

李兰娟采访中的“插曲笑容”,及当日她对公众的答疑解惑,第一时间传递出战“疫”态度:只要科学防范,新冠肺炎并不可怕。某种程度上,轻松一笑亦缓解了封城举措公布后一些人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

郑树森院士(站立,左三)前往机场迎接李兰娟院士(站立,右三) 张煜欢 摄郑树森院士(站立,左三)前往机场迎接李兰娟院士(站立,右三) 张煜欢 摄

吃劲阶段:“勒痕笑容”传递从容态度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得到下降。”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带着这一目标率团队驰援武汉。

救死扶伤并不轻松。抵达武汉后,李兰娟几乎每天都需要参加查房、会诊、撰写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为解答民众对疫情进展的关切,她还不时接受媒体采访,分析疫情形势。早期,李兰娟基本“每天只睡3小时”。

通过运用抗击禽流感等疫情时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以及“李氏人工肝”等技术,李兰娟院士团队提高了驻地医院的救治水平,使危重病患的病死率得以降低。该团队关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也被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

2月中旬,中国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控与诊治初步形成一定经验,战“疫”亦迎来最吃劲阶段。中新社前方记者跟随李兰娟查房时,拍下了一张她脱下防护装备后,脸上充满勒痕、面带微笑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广受传播,激励许多“逆行者”和老百姓,亦传递出战“疫”必胜的从容态度。

曙光初现:“归来笑容”表达战“疫”信心

3月31日下午,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抵达杭州。“今天她不知道我会过来接机,打算给她一个小惊喜。”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撑着雨伞,默默等待。

“来了,李院士来了!”李兰娟一下飞机就被闪光灯包围。好不容易“挤”到李兰娟面前的郑树森向夫人伸出手,两人的手紧紧相握。

与千余名浙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一同“归来”的李兰娟,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应该说,武汉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李兰娟说,“下一步也不能放松。我们还要抵御输入性病例风险,防止疫情再次传播。任务还非常繁重,希望通过努力取得全胜。”

从下飞机到大巴车的短短百步路,李兰娟被簇拥着走走停停。她一如既往耐心回答着媒体提问,与每位要求合影者微笑留影。一线战“疫”暂告一段落,这位七旬老人赴浙江安吉集中休养,回归更为平静的生活。

一切早日回归正轨,是她,与国家、民众的心之所向。(完)

【编辑:于晓】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