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潮羊毛纤维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2019-02-23 33

  羊毛衫主要用于保暖,但是现有的羊毛衫防水防潮性能差,变潮湿后的羊毛衫保暖性能降低,专利号为CN201710616532.1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二氧化钛改性防水羊毛纤维,通过二氧化钛前驱体处理液处理后的羊毛衫,由于二氧化钛的疏水性能,使得羊毛衫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但是由于二氧化钛直接附着在羊毛衫的表面,在长期洗涤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氧化钛晶体的脱离,进而造成防水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防水防潮羊毛纤维的制备工艺,通过将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同时吸附固定于分子筛的孔道中,壳聚糖中的氨基功能基团伸出与羊毛纤维之间通过阴阳离子结合作用进行固定,使得分子筛吸附固定于羊毛纤维表面,此时二氧化钛牢固的固定于分子筛中,不仅能通过二氧化钛的疏水作用实现羊毛纤维的防水防潮,同时在长期清洗过程中二氧化钛通过分子筛的防护作用不会脱离,能够达到长期的疏水性能。

  第一步,配置壳聚糖溶液:取一定量冰醋酸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壳聚糖,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其中冰醋酸溶液的浓度为12%,每升冰醋酸溶液中加入180-190g壳聚糖;

  第二步,配置填孔剂:向第一步中制备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孔剂;每升壳聚糖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110-130g;

  第三步,真空填孔:将第二中制备的填孔剂与分子筛介孔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磨口烧瓶中,在真空架上用液氮冷冻后,填孔剂和分子筛介孔材料在密闭的条件下抽真空1-4h,除去分子筛孔道中的空气,然后移开液氮,停止抽真空;磨口烧瓶中的填孔剂与分子筛在密封条件下逐渐升到室温,在室温条件下保持2-5h,填孔剂通过压强作用进入分子筛的孔道中,得到改性壳聚糖溶液;其中1g分子筛中加入80-110mL填孔剂;

  第四步,羊毛纤维酶解:配置浓度为4.4%-4.6%的胰蛋白酶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羊毛纤维,升温至50℃搅拌反应1-1.5h后取出风干;

  第五步,羊毛纤维防水改性:将第四步中风干后的羊毛纤维加入第三步中制备的改性壳聚糖溶液中,升温至50-60℃搅拌反应3-5h后取出风干,得到防水防潮羊毛纤维。

  本发明通过将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同时吸附固定于分子筛的孔道中,壳聚糖中的氨基功能基团伸出与羊毛纤维之间通过阴阳离子结合作用进行固定,使得分子筛吸附固定于羊毛纤维表面,此时二氧化钛牢固的固定于分子筛中通过二氧化钛的疏水作用实现羊毛纤维的防水防潮。

  第一步,配置壳聚糖溶液:取1L浓度为12%的冰醋酸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180g壳聚糖,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第二步,配置填孔剂:向第一步中制备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10g纳米二氧化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孔剂;

  第三步,真空填孔:将800mL第二中制备的填孔剂与10g分子筛介孔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磨口烧瓶中,在真空架上用液氮冷冻后,填孔剂和分子筛介孔材料在密闭的条件下抽真空1h,除去分子筛孔道中的空气,然后移开液氮,停止抽真空;磨口烧瓶中的填孔剂与分子筛在密封条件下逐渐升到室温,在室温条件下保持2h,填孔剂通过压强作用进入分子筛的孔道中,得到改性壳聚糖溶液;

  第四步,羊毛纤维酶解:配置浓度为4.4%的胰蛋白酶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羊毛纤维,升温至50℃搅拌反应1h后取出风干;

  第五步,羊毛纤维防水改性:将第四步中风干后的羊毛纤维加入第三步中制备的改性壳聚糖溶液中,升温至50-60℃搅拌反应3-5h后取出风干,得到防水防潮羊毛纤维;

  第一步,配置壳聚糖溶液:取1L冰醋酸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190g壳聚糖,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第二步,配置填孔剂:向第一步中制备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30g纳米二氧化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填孔剂;

  第三步,真空填孔:将第二中制备的1.1L填孔剂与10g分子筛介孔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磨口烧瓶中,在真空架上用液氮冷冻后,填孔剂和分子筛介孔材料在密闭的条件下抽真空4h,除去分子筛孔道中的空气,然后移开液氮,停止抽真空;磨口烧瓶中的填孔剂与分子筛在密封条件下逐渐升到室温,在室温条件下保持5h,填孔剂通过压强作用进入分子筛的孔道中,得到改性壳聚糖溶液;

  第四步,羊毛纤维酶解:配置浓度为4.6%的胰蛋白酶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羊毛纤维,升温至50℃搅拌反应1.5h后取出风干;

  第五步,羊毛纤维防水改性:将第四步中风干后的羊毛纤维加入第三步中制备的改性壳聚糖溶液中,升温至60℃搅拌反应5h后取出风干,得到防水防潮羊毛纤维。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