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燥洗涤物的器具的底部组件和干燥洗涤物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2019-03-01 6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干燥洗涤物的器具的底部组件,其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底部,所述分隔底部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区段,用于承载热泵的冷凝器,其中,在所述承载区段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具有承载底部的凹陷,冷凝器可安置到所述承载底部上,并且所述底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区段,所述通道区段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承载区段的下游,所述通道区段具有空气进入开口,所述空气进入开口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间隔开地布置。

  洗涤物干燥机包括热泵,该热泵具有两个热交换器,即:一个向用于干燥洗涤物的干燥空气放出热的冷凝器和一个从干燥空气吸收热的蒸发器。已加热的干燥空气被供给至洗涤物以便从其吸收湿气。在干燥洗涤物时被干燥空气所吸收的湿气借助于蒸发器(载有湿气的干燥空气被引向所述蒸发器)冷凝并且由此从干燥空气中分离。与没有热泵的洗涤物干燥机相比,具有热泵的洗涤物干燥机能耗明显更低。

  具有热泵的洗涤物干燥机的能效随着热泵中所使用的热交换器的体积(即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体积)而增大。然而,对于热泵的热交换器的布置而言,存在着受限的安装空间以供使用,所述安装空间会被邻接于热泵的结构组合件(例如是驱动着洗涤物滚筒的皮带或者是用于清洁热泵的热交换器的自清洁系统)所限制。

  热泵包括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在自身闭合的回路中流通并且在此循环地通过吸收热而被蒸发并且通过放出热而被冷凝。制冷剂的蒸发主要发生在热泵的蒸发器中。作为由液体和气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的制冷剂流至蒸发器。作为气体的制冷剂到达热泵的压缩机,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压缩机也是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推动着制冷剂通过闭合的回路。被压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到达至热泵的冷凝器,在所述冷凝器中,制冷剂通过放出热而被液化。经液化的制冷剂从冷凝器到达至泄压机构(尤其阀、遮挡片、毛细管)中,在所述泄压机构中,制冷剂的内压力被降低,并且在所述泄压机构中,制冷剂已经部分地又转化成气体。由此所产生的、由液体和气体所组成的混合物又到达至蒸发器。

  在具有热泵的洗涤物干燥机中,在底部侧可以布置有冷凝液收集盘槽,在热泵的蒸发器上所冷凝的水可聚集在所述冷凝液收集盘槽中。如果洗涤物干燥机附加地具有清洁热泵的热交换器用的自清洁系统,则冷凝液收集盘槽也被使用于收集在这里所使用的冲洗液。热泵的热交换器通常布置在冷凝液收集盘槽上方,为此,在冷凝液收集盘槽上方可以布置有分隔底部,热交换器放置在所述分隔底部上。因此,在热交换器(或分隔底部)下方的结构空间由冷凝液收集盘槽所限制。

  从DE 10 2014 211 303 A1已知洗涤物干燥机的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具有分隔底部,该分隔底部布置在洗涤物干燥机的热泵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下方,冷凝器和蒸发器放置在所述分隔底部上。在分隔底部上构造有盆槽式的、不透水的、且朝向冷凝器敞开地构造的凹陷,其中,凹陷的底部完全位于底部侧布置在分隔底部下方的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以下,并且冷凝器放置在底部上。通过分隔底部的这种构型增大了冷凝器用的结构空间,从而,为了提高洗涤物干燥机的效率,能够使用具有较大体积的冷凝器。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善干燥洗涤物的器具在其执行的干燥过程期间的能效,并且降低在干燥过程期间的噪声发展。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在随后的说明书、从属权利要求中以及在附图中给出有利的可选的构型。这些构型能够分别单独地选取地或者以不同的相互的和彼此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改进方案的尤其也优选的或者有利的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干燥洗涤物的器具的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分隔底部,该分隔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热泵的冷凝器的承载区段,其中,在承载区段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具有承载底部的凹陷,冷凝器可安置在所述承载底部上,并且,所述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通道区段,所述通道区段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承载区段的下游,所述通道区段具有空气进入开口,所述空气进入开口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间隔开地布置。分隔底部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引导区段,所述空气引导区段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布置在承载区段的下游,并且,所述空气引导区段具有至少一个偏转区段,该偏转区段从承载底部出发朝着通道区段的方向以不具有流动棱边的方式上升。空气引导区段的背离凹陷的那个端部与空气进入开口的进入棱边对齐。

  在DE 10 2014 211 303 A1中公开的分隔底部上,在冷凝器下游布置有垂直于干燥空气的流方向延伸的壁,沿着承载区段流动的、从冷凝器的靠近承载底部的那个下部区段出来的干燥空气份额碰撞在所述壁上。该碰撞面(或者由此构成的流动棱边)从大约210m3/h干燥空气体积流起可能导致可测量的波动、也即在器具的过程空气通风机的功率消耗方面的不稳定的条件,借助所述过程空气通风机可使在器具的干燥空气回路中的干燥空气在干燥过程期间循环。由此,过程空气通风机的功率消耗和器具的能耗会提高。在碰撞面(或其流动棱边)上,会出现不稳定的涡流中断所述涡流中断会引起提高的能耗并且此外产生非期望的噪声。

  与此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中,由于在分隔底部上存在空气引导区段,因此不存在相应的碰撞面(或流动棱边),由此,干燥空气以平衡的方式(gleichgerichtet)经由空气引导区段以及经由通道区段上的空气进入开口流入到通道区段中。在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中不会出现不利的涡流中断(如上文对其说明地)。沿着分隔底部流动的干燥空气份额根据本发明借助于偏转区段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离开朝着空气进入开口的方向偏转。因为偏转区段以不具有流动棱边的方式上升,因此通过该偏转区段所偏转的干燥空气以非常小的流动阻力由偏转区段引导。由此,与DE102014 211 303 A1中所说明的器具的过程空气通风机的功率消耗相比,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器具的过程空气通风机的功率消耗,这由此促成了器具的较小的能耗。此外,由于完全不会出现涡流中断,因此在干燥过程期间产生更少的噪声,这由此促成器具的低噪声的运行。因为在本发明中空气引导区段的背离凹陷的那个端部与空气进入开口的进入棱边对齐,因此干燥空气能够以最小的流动阻力被导入到空气进入开口中。进入棱边尤其可以涉及到空气进入开口的下部进入棱边。空气引导区段的与空气进入开口的进入棱边对齐的那个端部可以通过偏转区段或者通过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偏转区段的下游的那个入口区段构成。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延伸通过底部组件的空气路径关于流动阻力和噪声发展方面得以优化。由此,过程空气通风机的功率消耗可以明显地降低。经由干燥空气回路的干燥空气的最大可达到的体积流可明显地提高,这促成更好的性能值。借助空气引导区段可将从冷凝器的靠近承载底部的那个下部区段出来的干燥空气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到空气进入开口的、相对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离得最近地布置的那个进入棱边上,以便能够在不碰到碰撞面(或流动棱边)的情况下导入到干燥空气回路的通道区段中。尤其是,干燥空气份额可以从冷凝器的靠近承载底部的那个下部排出棱边的高度水平提高到空气进入开口的下部进入棱边的高度水平。

  分隔底部构成干燥洗涤物的器具的干燥空气回路的由底部组件所构成的热泵区段的靠近底部的(或下部)壁区段。在干燥过程期间,干燥空气在干燥空气回路中循环并且在这里通过热泵区段引导。在这里,干燥空气环流于底部组件的热泵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布置在热泵区段内部,其中,冷凝器(以及必要时还附加有蒸发器)安放在分隔底部上。为此,分隔底部可以具有承载底部组件的热泵的冷凝器用的承载区段并且还具有承载热泵的蒸发器用的承载区段。因此,分隔底部用于承载至少冷凝器且用于在以干燥洗涤物的器具执行干燥过程期间引导干燥空气。

  构造在冷凝器用的承载区段上的凹陷优选构造成盆槽式、不透水、且朝向冷凝器敞开。由此,凹陷的承载底部可在底部侧完全布置在底部组件的在底部侧布置在分隔底部下方的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以下,冷凝器可安置到所述承载底部上。因为所述凹陷构造成盆槽式并且不透水,因此,与具有常规的分隔底部的情况相比,冷凝器的布置在凹陷中的底部侧区段能够更深地布置,而这些常规的分隔底部则完全地布置在洗涤物干燥机的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以上。因此,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可以在冷凝液收集盘槽内部构建出附加的冷凝液结构空间。由此,在干燥洗涤物的器具中可使用具有这样结构高度的冷凝器,该结构高度大于可使用在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的同一器具中的冷凝器的结构高度。这提高了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的器具的能效。此外,冷凝器的可能的尺寸与此相关:凹陷的承载底部以多远的距离布置在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以下。

  假如根据本发明的分隔底部的凹陷构造成非盆槽式且透水的话,那么冷凝液收集盘槽中的液体填充高度较高(尤其是最大)的情况下,冷凝器可能会与存在于冷凝液收集盘槽中的液体发生直接接触。在这种器具配有用于清洁其热泵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自清洁系统的情况下,上述危险更大,这是因为在这种器具中,至少在相应的自清洁期间,在冷凝液收集盘槽中可能会积聚较大量的液体。冷凝器相应沉入到冷凝液收集盘槽所含有的液体中,这可能会与冷凝器的功率损耗相关联,因为一方面液体可能会冷却冷凝器并且由此间接地冷却被冷凝器所加热的干燥供入空气,并且另一方面可能会提高在冷凝器的周围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然而理想空气湿度是0%。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或将根据本发明的底部组件布置在干燥洗涤物的器具上)能够有效地避免冷凝器的相应的功率损耗。

  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理解为这样的平面:所述平面延伸通过承载底部的、限定承载冷凝器用的平坦承载面的那些区段。空气进入开口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间隔开地布置,这尤其意味着: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不延伸通过空气进入开口。而这例如会在根据DE 10 2014 211 303 A1的底部组件中发生。参照干燥空气回路中的干燥空气流而言布置在承载区段下游的空气引导区段可以直接地或者通过中间区段间接地与承载底部连接。因为分隔底部的偏转区段从承载底部出发朝着通道区段的方向以不具有流动棱边的方式上升,因此借助该偏转区段使得沿着承载底部流动的干燥空气份额连续地(也即非跳跃式地)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偏转离开,以便能够以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流入到通道区段中。借助空气引导区段可使干燥空气份额(尤其向上)偏转,以便能够以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流入到通道区段中。分隔底部也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引导区段。空气引导区段可以部分地或者完全地由偏转区段构成。空气引导区段可以与剩余的分隔底部成整体地制造。

  根据一种有利的构型,偏转区段构造成朝着空气进入开口的方向指向的斜坡的形式。这构成偏转区段的可简单地制造的构型。替代地或附加地,空气引导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凸状地或者凹状地成拱形的、不具有流动棱边的空气引导表面。

  根据一种另外的有利的构型,空气引导区段包括至少一个入口区段(Portalabschnitt),该入口区段平行于承载底部的布置平面延伸,所述入口区段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偏转区段的下游。入口区段(或该入口区段与干燥空气发生接触的表面)可与空气进入开口的进入棱边对齐。偏转区段(例如通过凸状倒圆部或者诸如此类)以不存在流动棱边的方式过渡成入口区段。

  根据一种另外的有利的构型,底部组件包括布置在分隔底部下方的冷凝液收集盘槽,其中,分隔底部完全布置在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以下。由此,能够增大冷凝器用的结构空间,从而,为了提高底部组件的热泵的效率,能够使用具有较大体积的较大冷凝器。因为冷凝器放置在承载区段的不透水的凹陷的承载底部上,因此,即使当存在于冷凝液收集盘槽中的液体量达到冷凝液收集盘槽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时,较大冷凝器也不会与存在于冷凝液收集盘槽中的液体发生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洗涤物的器具包括根据以上所提到的构型中的一种或者这些构型中的至少两种的相互的任意的组合的底部组件。

  所述器具相应地具有以上关于底部组件所提到的优点。所述器具设置用于通过使用冷凝干燥来干燥湿的和/或潮湿的洗涤物。所述器具包括干燥空气回路,所述干燥空气回路部分地由底部组件构成。所述器具可构造成呈洗涤物干燥机或者洗涤干燥机形式的家用器具。

  本发明不限于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所说明的组合。此外,产生另外的可能性:使单个的特征相互组合,尤其当它们由权利要求、实施例的随后的说明或者直接由附图产生时。此外,通过使用参考标记所表示的、权利要求对附图的依赖关系绝对不应使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受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

  底部组件1包括分隔底部3,该分隔底部3具有承载底部组件1的热泵的冷凝器5用的承载区段4以及具有承载热泵的未示出的蒸发器用的承载区段6。分隔底部3构成器具2的未进一步地示出的干燥空气回路的、由底部组件1所构成的热泵区段14的靠近底部的壁区段。热泵区段14在与分隔底部3相对置的侧上借助未示出的盖件封闭。

  在承载区段4上这样地构造有盆槽式的、不透水的并且朝向冷凝器5敞开地构造的凹陷7,使得凹陷7的承载底部8在底部侧完全地布置在底部组件1的在底部侧布置在分隔底部3下方的冷凝液收集盘槽10的最大的液体填充高度9以下,冷凝器5安置到所述承载底部8上。

  此外,底部组件1包括通道区段12,所述通道区段12参照由箭头11标明的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承载区段4下游,所述通道区段12具有空气进入开口13,所述空气进入开口13与承载底部8的布置平面18间隔开地布置。尤其是,空气进入开口13布置成相对于布置平面18向上错开(或在测地学上比承载底部8更高)。通道区段12构成干燥空气回路的一部分。

  分隔底部3包括空气引导区段15,所述空气引导区段15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布置在承载区段4下游,并且所述空气引导区段15具有偏转区段16,该偏转区段16从承载底部8出发朝着通道区段12的方向以不具有流动棱边的方式上升。偏转区段16构造成朝着空气进入开口13的方向指向的斜坡的形式。此外,空气引导区段15包括入口区段17,该入口区段17平行于承载底部8的布置平面18延伸,所述入口区段17参照干燥空气流而言邻接在偏转区段16下游。空气引导区段15(或入口区段17)的背离凹陷7的那个端部与空气进入开口13的下部进入棱边19对齐。借助空气引导区段15能够使从冷凝器5的靠近承载底部的下部区段出来(或沿着承载底部8流动)的干燥空气份额朝着通道区段12的空气进入开口13的方向转向。空气引导区段15的结构可在图2和图3中更清楚地看到。

  图2示出在图1中所示出的分隔底部3的示意性的和立体的示图。其示出了分隔底部3的这些承载区段4和6,其中,在承载区段4上构造具有承载底部8的凹陷7。布置在承载区段4上的空气引导区段15包括斜坡状偏转区段16以及包括背离凹陷7的、并与该斜坡状偏转区段16邻接的入口区段17。

  图3示出在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分隔底部3的示意性的截面示图。尤其可看到的是,空气引导区段15具有斜坡状偏转区段16以及具有背离凹陷7的、与该斜坡状偏转区段16邻接的入口区段17。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