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光面料都是针对化纤来说的,因为化纤面料总会发出比较不自然的很亮的反光(因为本身化纤纤维表面就很光),人们会感觉它比较廉价或不舒服,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纺织面料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增加和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一些有害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轻则产生腐臭发生霉变,重则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各类纺织品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生存之地,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与健康日益重视,抗菌纺织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抗菌纺织品都采用后整理加工法赋予纺织物抗菌功效,抗菌效果不明显,抗菌效果差,舒适度不高,并且,很多厂家在进行纺织面料的生产时,在注重于抗菌方面的性能时,往往会忽视纺织面料本身的弹性以及耐摩擦的问题,造成纺织面料弹性不能符合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功能性耐摩擦消光面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性耐摩擦消光面料,包括耐摩擦消光面料,所述耐摩擦消光面料包括有第一腈纶针织层、尼龙棉纺织层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该尼龙棉纺织层设置于第一腈纶针织层的下端与第二腈纶针织层的上端之间,而第二腈纶针织层的下端还设置有竹炭丝支撑层,该竹炭丝支撑层的下端设置有桑蚕丝纺织层,且第一腈纶针织层的下端与第二腈纶针织层的上端之间还设置有经编线纺织层以及复合纤维,复合纤维与尼龙棉纺织层穿插绕结,而竹炭丝支撑层与桑蚕丝纺织层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纺织线,所述经编线纺织层为复合纱线,该复合纱线为两种纱线组成,其内线为纤维芯纱,外线为纤维包纱,而纤维包纱设置于纤维芯纱的外表面,且纤维芯纱呈伸直状。
优选的,所述纤维包纱为刚度较大的纱线,纤维芯纱为刚度较小的纱线,该纤维包纱的直径小于纤维芯纱的直径,且纤维包纱呈螺旋状包裹于纤维芯纱上。
优选的,所述经编线纺织层沿耐摩擦消光面料的垂直方向进行第一腈纶针织层、尼龙棉纺织层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三者之间的绕结,且连接纺织线沿耐摩擦消光面料的左右方向进行第二腈纶针织层、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三者之间的绕结。
优选的,所述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两者呈相互交错、浮沉的平纹状,该连接纺织线与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两者内部的网孔穿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纤维包纱为刚度较大的纱线,纤维芯纱为刚度较小的纱线,该纤维包纱的直径小于纤维芯纱的直径,且纤维包纱呈螺旋状包裹于纤维芯纱上,使此实用新型结构不仅制造简单,而且在使用时更加稳定耐磨,拉伸性强;通过将经编线纺织层沿耐摩擦消光面料的垂直方向进行第一腈纶针织层、尼龙棉纺织层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三者之间的绕结,且连接纺织线沿耐摩擦消光面料的左右方向进行第二腈纶针织层、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三者之间的绕结,使此实用新型在保持抗菌的基础上,编织制造的时候更加方便,整体的耐磨性提高;通过将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两者呈相互交错、浮沉的平纹状,该连接纺织线与竹炭丝支撑层以及桑蚕丝纺织层两者内部的网孔穿插设置,使此使用新型结构更加贴合于皮肤上,透气性好,更加切合实际。
图中:1耐摩擦消光面料、10第一腈纶针织层、11第二腈纶针织层、12尼龙棉纺织层、13竹炭丝支撑层、14桑蚕丝纺织层、15连接纺织线、16经编线纺织层、17复合纤维、18纤维芯纱、19纤维包纱。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功能性耐摩擦消光面料,包括耐摩擦消光面料1,该耐摩擦消光面料1包括有第一腈纶针织层10、尼龙棉纺织层12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11,该尼龙棉纺织层12设置于第一腈纶针织层10的下端与第二腈纶针织层11的上端之间,而第二腈纶针织层11的下端还设置有竹炭丝支撑层13,该竹炭丝支撑层13的下端设置有桑蚕丝纺织层14,且第一腈纶针织层10的下端与第二腈纶针织层11的上端之间还设置有经编线纺织层16以及复合纤维17,复合纤维17与尼龙棉纺织层12穿插绕结,而竹炭丝支撑层13与桑蚕丝纺织层14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纺织线15,竹炭丝支撑层13以及桑蚕丝纺织层14两者呈相互交错、浮沉的平纹状,该连接纺织线15与竹炭丝支撑层13以及桑蚕丝纺织层14两者内部的网孔穿插设置,使此使用新型结构更加贴合于皮肤上,透气性好,更加切合实际。
经编线纺织层16沿耐摩擦消光面料1的垂直方向进行第一腈纶针织层10、尼龙棉纺织层12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11三者之间的绕结,且连接纺织线15沿耐摩擦消光面料1的左右方向进行第二腈纶针织层11、竹炭丝支撑层13以及桑蚕丝纺织层14三者之间的绕结,使此实用新型在保持抗菌的基础上,编织制造的时候更加方便,整体的耐磨性提高。
经编线纺织层16为复合纱线,该复合纱线为两种纱线组成,其内线为纤维芯纱18,外线为纤维包纱19,而纤维包纱19 设置于 纤维芯纱 18 的外表面,且 纤维芯纱 18 呈伸直状,纤维包纱19为刚度较大的纱线,纤维芯纱18为刚度较小的纱线,该纤维包纱19的直径小于纤维芯纱18的直径,且纤维包纱19呈螺旋状包裹于纤维芯纱18上,使此实用新型结构不仅制造简单,而且在使用时更加稳定耐磨,拉伸性强。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纺织线15可采用百分之七十的涤纶和百分之三十的粘纤组合而成,而尼龙棉纺织层12可采用百分之五十的尼龙额百分之五十的棉组合而成;该竹炭丝支撑层13以及桑蚕丝纺织层14两者呈相互交错、浮沉的平纹状,且桑蚕丝纺织层14在竹炭丝支撑层13的下端,两者通过连接纺织线15与第二腈纶针织层11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不仅更加贴合于皮肤上,透气性好,且抗菌效果显著,而经编线纺织层16沿耐摩擦消光面料1的垂直方向进行第一腈纶针织层10、尼龙棉纺织层12以及第二腈纶针织层11三者之间的绕结,且复合纤维17与尼龙棉纺织层12穿插绕结,这种结构在保证整体稳定平滑的基础上,更加保证了耐摩擦消光面料1的耐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