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发展对织布的要求越来越高,织布的质量关键是由浆纱质量来决定的,没有好的上浆是不可能织出高质量的布匹,所以市场对浆纱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厂家为适应新型浆料的使用、稳定浆液和节约用浆,对浆槽的容积以及浸压方式做了诸多改进。
现有的浆纱机浆槽布局不够完善,不便于浆液分享,浆液浪费严重,且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上浆率也很低,基本都在15%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浆纱机浆槽,包括槽体和压浆辊,所述槽体上方依次分布前压浆辊、后压浆辊和浸没辊,前压浆辊和后压浆辊各连接一个上浆辊,整体成单浸三压结构。
上述前压浆辊、后压浆辊分别连接前压浆辊气缸和后压浆辊气缸,前压浆辊压力在4KN以下,后压浆辊压力在2.5KN以下。前压浆辊采用比例阀线性加压,更便于控制压浆力。
上述前压浆辊处采取缺角墙板结构,压浆角度偏上浆辊中心水平线4-6°。缺角墙板缩短了两墙板之间距离,减少上浆辊、压浆辊轴头长度,使轴头在大压力下不至于断,且使前压浆臂便于结构布置。
上述前压浆辊与后压浆辊之间设有湿分绞棒,湿分绞棒在槽体上方,直接与墙板相连,并单独连接一变频控制转动电机任意设定转速,不与主电机同步,更有利于分绞。
上述浸没辊为胶辊,浸没辊连接浸没辊侧压气缸及连接机构进行侧压,保证纱线进一步渗透,侧压压力在1KN以下。
(1)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浆槽整体高度由原来的1100mm降为900mm,节省空间,利于工人操作。
(5)本发明单浸三压的结构结合前压浆辊的布局和湿分绞棒的特殊设置,使上浆率提高15%左右,能够在30%以上。
图中:1-前压浆辊,2-后压浆辊,3-浸没辊,4-上浆辊,5-前压浆辊气缸,6-后压浆辊气缸,7-湿分绞棒,8-浸没辊侧压气缸,9-槽体。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浆纱机浆槽,包括槽体和压浆辊,所述槽体9上方依次分布前压浆辊1、后压浆辊2和浸没辊3,前压浆辊1和后压浆辊2各连接一个上浆辊4,整体成单浸三压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前压浆辊1、后压浆辊2分别连接前压浆辊气缸5和后压浆辊气缸6,前压浆辊1压力在4KN以下,后压浆辊2压力在2.5KN以下。前压浆辊1采用比例阀线性加压。
本实施例所述前压浆辊1与后压浆辊2之间设有湿分绞棒7,湿分绞棒7在槽体上方,直接与墙板相连,并单独连接一变频控制转动电机任意设定转速,不与主电机同步。
本实施例所述浸没辊3为胶辊,浸没辊3连接浸没辊侧压气缸8及连接机构进行侧压,侧压压力在1KN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