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发达国家的塑料垃圾正无处可去。原因是作为再生资源大量接收塑料垃圾的中国为了防止环境污染而禁止进口。此外,接替中国的东南亚也陆续加强相关限制。一项最新统计显示,2018年7月至12月,日美欧出口的废塑料总量为170万吨,一年半时间减少了一半。因处理能力不足,滞留在日美欧国家的大部分废塑料无法及时焚烧或实现资源再利用。处理成本也在增加,当前,各国需要重新构筑垃圾再利用网。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4日报道,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后,日美欧每半年的废塑料出口量一直保持在300万吨至360万吨,但在2018年1月至6月,则迅速减少至231万吨。2018年7月至12月,出口量则创新低。
报道认为,促使这一数字变化的最大原因是被称为“世界再利用工厂”的中国2017年底禁止进口废塑料。
报道称,中国禁止进口后,取代中国接收这些废塑料的最初是泰国和越南。不过,东盟各国的处理能力很快超限,于是开始限制进口,并加大征税。
报道介绍,日美欧进行废塑料的国内处理成本高昂,且对此一直采取推诿观望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废塑料在本国国内积压。
自中国禁止进口废塑料后,日本的出口量大幅减少,最近一年,无法出口的50万吨废塑料只能留在日本国内。
欧美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废塑料出口基地——洛杉矶郊区长滩港的出口量大幅减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再利用工厂虽然也开始进行增产投资,但因亏损而导致再利用设施关闭或停止回收服务的情况不断增加。
报道介绍,滞留在日本国内的废塑料成为垃圾排放企业的成本负担。日本国内的再利用体制不健全越来越令人担忧。
一家业务范围遍布东京圈的工业废弃物处理企业高层感叹道,“一年时间涨价两至三次。这种情况从没遇到过”。该公司从企业手中收取委托费,接收废塑料,经过清洗、粉碎等中间处理环节后运往焚烧设施和再生工厂。目前难以解决的是支付给焚烧设施的委托费。
报道称,当前,日本政府和挪威已联合提议,在限制有害废弃物国际转移的《巴塞尔公约》中加入受到污染的废塑料。为此,加强日本国内的处理能力不可或缺,但现在,日本民间的设备投资意愿很低。
报道认为,暂时应付一下后,再把出口地点转为限制条件比较宽松的国家,这样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国亟待构建一个管理废塑料品质和流通渠道的全球通用规则。各国相互协调重新构建废塑料再利用网的必要性已进一步加大。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