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提示审慎确定发行底价 北交所次新股“涨”声以对

1月31日,北交所股票获得资金热捧,北证50指数大涨5.79%,近期刚刚登陆市场的4只个股天宏锂电、凯华材料、乐创技术、欧福蛋业均封涨停。

有市场人士表示,北交所股票飘红提振投资者信心,不过赚钱效应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多只次新股在1月31日迎来上涨,但2022年12月新上市的32只个股中,至今仍有逾七成处于破发状态。

去年年底以来,为顺利发行,北交所多家IPO企业密集下调发行底价。今年1月,更有多家企业将发行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谈及该现象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是为了让利二级投资者,二是不排除部分企业“玩坏”发行底价制度,通过前期报较高发行底价,诱导资金追高帮助老股东出货。

证券时报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北交所已注意到部分企业调整发行底价的情形,并从监管层面提醒发行人做好发行工作,保障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的合理性。

提示审慎确定发行底价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从投行人士处获得的2022年第四期《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北交所提到,部分企业由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时间较早,形成决议至发行上市期间经营情况、行业估值等发生较大变化,于是存在发行上市前调整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等情形。

据了解,发行底价的确定时间,北交所IPO企业在向监管提交IPO申请材料前需经过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审议,股东大会决议需载明此次定价方式、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

北交所向券商提醒,发行人在确定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时,应当做好四项工作,以保障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的合理性。

一是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并不等同于最终发行价格,发行人应结合报告期后经营实际和发展预期、上下游行业趋势、行业整体估值变化等,统筹考虑挂牌期间交易情况、上市后限售比例,审慎确定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

二是发行人应与保荐机构、承销商进行充分沟通,结合中介机构专业意见合理定价。

三是申报后,发行人可与北交所会员管理部及时沟通,论证说明发行底价或价格区间的合理性,做好后续发行上市整体规划。

四是发行人应充分考虑后续价格调整需要,在股东会审议阶段做好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安排,在保障股东权益的同时提高发行上市工作效率。

底价发行制度是新三板精选层特有的公开发行制度,后来北交所沿用,该制度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老股东权益。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发行底价的确定方式一直以来没有统一标准,有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依据相关公司在创新层的交易价格而定;也有的结合所属行业、市盈率、每股净资产、定增发行价格等来确定;还有的则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在创业板、科创板的发行情况来确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发行底价制度的设计本意是好的,但却被某些企业“玩坏”。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有的发行人设置较低的底价,最终公司却高溢价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刘靖谈到,由于发行底价是在创新层未停牌时公告,使得发行人的发行价格意向被提前披露,造成创新层股价波动,而正式发行时又经常下调底价,导致部分“套利”资金受损。

华南一名新三板投资者表示,精选层设立初期,在确定发行底价方面会有乱象,如今监管能做出统一引导,有助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发行底价底在哪里?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2月以来,多家北交所IPO企业大幅下调发行底价。在机构投资者看来,发行底价下调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有一定程度让利。

这或与新股频频破发有关。2022年12月,北交所新股大面积破发,令投资者信心受到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当月上市的新股中有28只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87.5%。打新人数也大幅下滑,网上有效申购户数从2022年上半年月均十几万户,降至12月的平均5.54万户。

今年1月,发行底价下调力度进一步加大。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有10家企业甚至将发行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在当月下调底价的案例中占比达到67%。

1月3日,旺成科技发行底价从8.60元/股下调至3.21元/股,下调幅度为62.7%,最新底价与2021年每股净资产一致;1月6日,利尔达发行底价下调幅度达到75%,底价也与其每股净资产一样,为1.72元;1月18日,明阳科技将发行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4.21元,下调幅度达64.56%;1月30日晚,巨能股份宣布下调发行底价至5.5元,而该公司2021年每股净资产恰为5.5元。

值得注意的是,发行底价并非为最终发行价格,IPO企业若认为底价较低,可以通过网下询价来确定发行价。

企业集体下调发行底价或对市场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从新股上市表现来看,2023年1月以来,北交所新上市的4只个股均没有出现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形。其中,1月18日上市的欧福蛋业当天大涨69.6%,该公司在2022年12月曾下调发行价格、减少公开发行股份数量;次一交易日上市的天宏锂电,首日上涨20.67%;随后上市的乐创技术,首日也见涨0.63%。

新股赚钱效应能否持续?有新三板投资者认为,还需继续观察。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尽管2023年1月31日北交所多只次新股大涨,但尚未扭转此前累积的破发情形。以2022年12月上市的32只个股作为样本,尽管佳合科技、纬达光电、合肥高科等均在昨日大涨逾10%,但包括这3只个股在内,前述样本中仍有23股处于破发状态。

 

(责任编辑:马欣)

查看余下全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