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汇编

内容摘要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可可西里观后感,希望 可可西里观后感汇编的内容对你有用!可可西里观后感汇编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这只是曾经吗?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一)青色的山

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可可西里观后感,希望 可可西里观后感汇编的内容对你有用!

可可西里观后感汇编

  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这只是曾经吗?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一)

  青色的山梁可可西里,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蓝天白云雪山的世界屋脊,美丽少女般的最后一片净土。多少人向往的仙境啊!当你看到轻盈、俊美、奔跑如飞的藏羚羊时,你是否知道,这儿埋葬了多少她们同类冰冷的尸骨,这儿诞生了多少坚强的精灵,这儿容忍了多少贪婪的心灵!

  回想起影片里的一幕又一幕:空旷的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躺着的是败在冲锋枪之下的藏羚羊;圣洁的雪山脚下藏匿着的是价值连城的藏羚羊皮;自私的盗猎者腰包里的是因贩卖羊皮而赚来的赃款……

  在可可西里亘古的环境中,拥有那圣洁、永恒的美感,这儿生活着至真至善的淳朴人民;在青藏高原稀薄的空气中,飘荡着无情、血腥的气息,这儿迎来了贪婪自私的盗猎者--当正义与邪恶相遇,当善良碰到了金钱的诱惑时----人们表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为了这美丽的家园,为了这圣洁的土地,为了这美丽的藏羚羊,八个志愿者在茫茫的大戈壁上浴血奋战:四条生命在这儿随血色残阳消逝……

  87分钟的电影结束了,而在我的心里,爱的火焰刚刚点燃:我们同样生活在地球村,我们同是地球母亲所宠爱的孩子,我们应用爱去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我们亏欠他们太多太多……

  1985年前,仙境般的可可西里中生活这百万只藏羚羊,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的增加,才有了爱钱如命的盗猎者血腥屠杀的残忍场面。几年间,藏羚羊锐减到不足两万只,这两个数字的差距可想而之,但是有多少盗猎者呢,他们赚了多少钱呢,这也许无法统计,但我们可以放下过去,因为那些事情过去了,就无法再回到原来去关爱他们。想想现在吧,现在的天是蓝的,现在的空气中弥漫着天堂般美好的气息,用最真的心,最真的情去爱她们吧!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你看,无数人的努力之下,可可西里恢复了昔日天堂般的美丽。美丽的高原精灵再也不用害怕狩猎者的袭击了,因为这儿有人们的关爱,这儿是他们的天堂!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二)

  可可西里,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美。对藏羚羊这种高原珍稀动物而言,可可西里是它们的天堂。然而,随着藏羚羊绒在欧美市场需求的增加而价格高涨,“怀璧其罪”的藏羚羊便成为盗猎者眼中的目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短短几年间,原有的上百万只藏羚羊锐减到不足两万只。在盗猎行为日趋猖獗的时刻,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志愿组织在1993年成立并与盗猎分子展开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书写着这段高原传奇并最终促成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成立。

  青年导演陆川的第二部作品《可可西里》,用简洁而朴素的电影语言再现了发生在可可西里的这场斗争。影片中一幕幕不加渲染却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这部纪实色彩浓厚的影片所展现的部分细节也让我有了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思考。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群可疑分子被巡山队员拦获,但没有发现武器和赃物。通过简单的盘问,巡山队员怀疑其中一名男子是枪手。两名队员立刻将该男子架到一旁,让他交代问题,可该男子表示自己只是司机,对盗猎一事毫不知情,两名队员二话不说便对他一顿拳打脚踢,其中一名队员朝天放了几枪后,把枪口对准了疑犯并断然呵斥:“不说就打死你!”在这一过程中,随队采访的北京记者几次想冲上前干涉,都被队长日泰坚决地制止了。最后,那名男子吐露了实情,队员们据此找到了被猎取的藏羚羊皮和部分武器。

  面对这个片段,相信任何一个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难联想到“刑讯逼供”,可为什么许多观众在目睹此景后并未对巡山队员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反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形成了某种心理认同?难道对盗猎行为的义愤真的强大到遮蔽一切法律理念的程度?

  在笔者看来,盗猎与反盗猎,从表现形式上看似乎是警察追小偷的都市故事在高山峻岭中的情景再现,然而,这种环境的置换带来的变化决不仅仅体现为追捕难度上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某些在都市生活中为人们一体遵循的行为规则乃至法律规则会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合理的”失效。

  以影片反映的情况为例,可可西里,这块巡山队员与盗猎者间展开生死博弈的舞台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严重缺氧、瞬息而至的风暴、表面平整的土地下隐伏的可怕流沙……无论对巡山人员还是盗猎分子,这些足以致命的环境因素的存在使生存的价值显得更加可贵,不同的仅仅在于两者的信仰,后者是为了攫取财富,而前者是为了守护他们心目中的神圣秩序。在这块以生命为砝码的竞斗场上,只有生存法则才是至高无上的信条,普通的法律规则只能选择悄然隐退。我们无法想象巡山队员们会无视自己有限的物资储备而循循善诱式地向疑犯“合法的”套取口供,我们更加无法想象巡山队员们会无视随时变化的恶劣环境而宁愿在与嫌疑人员的对峙中消磨时间。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些法律规则的失效是“合理的”,是因为在这样的特殊场景下普通法律规则的失效却恰恰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这些为了驱逐邪恶而忘我战斗的勇士们以可能的牺牲为代价来遵循某些既定的规则呢?况且,制定这些规则的社会背景与这种特殊环境相去甚远。

  在我看来,影片所反映的可可西里不仅仅是“生命的禁区”,更是一片法律的荒漠,一般的法律规则不再运转自如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不必要的束缚。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倡导一种“以暴制暴”的简单模式,更不是将该类地区视为法律禁区而让法治活动就此划上终止符,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法律功能的认识,摆脱“法律万能”的错误观念,运用多种社会调节工具来解决特殊地区的既有问题以保障其正常秩序。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名巡山队员在追捕疑犯的过程中旧病复发急需救治,队员们身上所有的钱凑在一起也不够支付药费,队长日泰只好命令一名队员将缴获的部分藏羚羊皮变卖,才缴清了医疗费用。日泰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为了补充装备以保证反盗猎活动的顺利开展,自己也曾让队员变卖缴获的藏羚羊皮。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日泰及其队员的行为属于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业已构成犯罪。然而,面对这样一群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汉子,面对这样一个坚持信念、捍卫正义的集体,如果我们为他们送上的不是属于英雄的花环而是属于罪犯的镣铐,可能所有知悉真相的人们都会迷茫地追问:什么才是法律追求的最终价值?所幸这部沉重的电影给了一个让我们稍感欣慰的结局:四名参与贩卖藏羚羊皮的队员被逮捕,随后被免于起诉;一年后可可西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森林公安机关,志愿巡山队自此解散。

  通过影片反映的情况及一系列真实报道可以看到,随着国家权力的有力介入,可可西里地区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昔日的法律荒原如今处处绿洲,例如,可可西里管理局成立以来没有将一张藏羚羊皮再次流入市场,而是通过公开销毁的方式表明政府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杜绝珍贵动物产品非法贸易的决心,民间志愿组织也在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着各项活动。

  我国著名刑法学者陈忠林教授断言:“现代法治,归根到底应该是人性之治、良心之治,而绝不应归结为机械的规则之治。”只有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法律才能真正为人们自觉遵循和维护,而这样的法律能够得以产生又必须以社会整体调控系统的和谐运转、彼此配合为前提。行走在法律的荒漠,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法律的局限性,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行走在法律的荒漠,是为了最终走出荒漠、消灭荒漠!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三)

  沉浸在海拔近5000米高原上的追逐中,沉浸在刘栋被流沙吞噬的瞬间,沉浸在日泰队长被子弹击中后的抽搐中,沉浸在500余头藏羚羊挣扎的身躯,抽搐的四肢、血红的骨架中……

  这是一个17天左脚踩着生,右腿却迈向死的真实记录,这是一曲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交错纠缠的英雄悲歌。没有弱智的煽情,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精彩的包袱,没有眩人的高技术手段,导演用质朴、流畅,近乎残酷的纪实手法,沉重地讲述着这个人与自然的真实故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样有着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但是导演却没有把它拍成中国的西部枪战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战场面,没有吸引眼球的悬念,却令人心情复杂、深感震撼。

  震憾一:5000米高原上的追逐。马占林和三个儿子逃跑后,队员们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疯狂般地追逐,导制一名队员吐血,得了肺水肿,我在和队员们在一起飞奔,心头一直在喊,“开枪打,怎么不开枪啊”。苍茫的可可西里高原上,尘土飞扬,粗重的喘息,用人的鲜血调的药剂……

  震憾二:在流沙中,刘栋开始还在挣扎着,挣扎着逃出那命运的旋涡,可是,那些轻柔的沙子却很快淹没他的脚踝,淹没他的腰身,流进他的耳朵,堵着他的眼睛。没有音乐,没有号哭,一个具备先天优势可以被处理成煽情高潮的片段以冷静到近乎残酷的方式将一个生命的消失真实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的心紧紧的,手心捏得出了汗,迫切地盼望着有人经过拉他一把,或是另有奇迹出向,但我知道我是自欺欺人,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荒原,不会有人来的。真想钻上银幕帮他一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流沙吞噬……

  震憾三:日泰和老板争斗中被乱枪打中时,随即倒地,队长在地板上挣扎抽搐,老板向放抢的人踹了一脚。当时,我紧张的心有一点疏缓,以为老板良心发现,或是觉得日泰是个英雄,想放了他。哪知一句“日你妈的差点把我打着”,然后又从另一个手里拿过抢,对着地上抽搐的队长又是几枪,让我期待的心一下变冷,导演没有走进俗套的主人公最终有如神助,成功脱困,最后抓获罪犯,让观众皆大欢喜的模式,以残酷的写实手法让我的心先扬后抑。起风沙了,只留下隐约可见的跪在地上的记者尕玉和体温一点点变凉的日泰……

  震憾四:那一遍血红的藏羚羊尸骨、遍野的羊皮以及为了5元钱而剥羊皮的麻木牧民。尸骨在光的照耀下血红血红,那是生命的颜色,可是却慢慢黯淡……在那茫茫的可可西里,面对偷猎者的屠刀和猎枪,生命好象根本不算什么。一个生命的终止轻松得如同一声喘息。

  震憾五:无比壮美的可可西里,蓝色静谧的星空,天空是那么近,仿佛伸手可以及,空旷无垠的山峦都透出一种亘古圣洁的美……

  思索一:政府在干什么?

  保护藏羚羊这种大的活动理应属于政府行为,可是由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原有的上百万只藏羚羊锐减到不足两万只。由于政府的不作为,使日泰等一批志愿者自发参与到保护活动中。难道政府不知道偷猪行为吗?非也,电影中,日泰对记者尕玉说,他们收缴的羊皮,绝大多数上缴政府,少部分卖了维持巡山队的正常开支。所以,面对上缴来的羊皮,政府是知道的,为什么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估计记者采访时,他们要嘛拒不接受采访,要嘛再三推卸责任,要嘛使用“无可奉告”的国际通用外交辞令。事件被报导一年后,才成立了自然保护区,才组建了“有编制”的保护区公安队伍,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或是“中国速度”?草原第一剥皮子快手马占林,从前放牧,可是草没了,没法放牧了,不剥皮子就没发活。政府职能部门为什么没有帮助解决这些失去牧场牧民的生存问题?让生活迫使这些昔日的放牧者成为了偷猎者的帮凶。

  思索二:是什么让日泰们乐不知疲有干着这份工作?

  一年多没有发工资,给养不足,武器弹药不够,远离亲人,随时都有人命危险...是什么东西让这群小伙子们发自内心的干着这份工作?我思索良久,不得而知。影片的最后,日泰直面追了几年的盗猎者,他的信念很简单:“你打了我的羊子。”他狠狠地一拳揍向那张肮脏的脸,然后被子弹击中……一句“我的羊子”仿佛道出了什么。为了藏羚羊而奔波卖命,他们或饿死,或被盗猎者打死,或被流沙淹没,他们并不如一只藏羚羊活的轻松,可他们却背负着崇高的理想沉重的责任艰难的生活。他们是一群弱小和悲哀的理想主义者。联想到我的工作,民兵整组时,一个民兵25元/天,还包吃,发服装,仅仅站个队,可有的还嫌少,不干,真的无语了……如果一个人完全被金钱俘虏,成为利益的奴隶,没有了任何追求,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电影院的灯已亮起,观众们陆续退场,我回头看屏幕最后一眼,影片被定格在巡山队员的合影上,黑白的照片,一群手拿各式武器,身着各色服装,表情严肃的人……

  最后,重复一下日泰对尕玉说的那问话:“见过磕头的人吧,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却特别干净”,权作结束语。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四)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我绝对不会去触碰那纯洁的雪山,绝不会去追逐那美丽的生灵,绝对不会去践踏流淌的河水,绝对不会去阻挡匆忙的风沙。

  在影片中给我最大感触的莫过于人性的思考。人类的贪婪能战胜一切,残忍的忽视生命的价值。我们总是对生命充满了无上的崇敬之情,当你看到那漫山遍野的藏羚羊的尸体时,你会不会对佛说的“众生平等”产生怀疑呢?为什么看到那一个又一个生灵倒下时,有人笑有人会流眼泪。是的,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邪恶之所以让人深恶痛疾,是因为正义是它变的卑微。在影片中,我始终不明白的是是什么力量让可可西里的守护者,面对死亡,寂寞都不退缩的'到底是什么。影片中的阿旺在山上独自守护了3年,当看到他望着远去的车还在举着他的双手时,我想危险和寂寞对他来说,他更怕寂寞。如果说生命的崇高让他们义无返顾的话,可每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都是用生命做赌注的,他们怎么换奋不顾身呢?人类的自私与无私在此表达的淋漓浸透。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话“对于这个美丽的世界,知道的太多了以后,也必然会爱的太多,担忧的太多。”

  人类已经是一种很孤独的动物了,如果没有那些鸟语花香的陪伴,那我们活着还留恋什么,不会是变成沙漠的地球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藏羚羊从1000万只到现在的3万多只,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人们贪图的享受,总有一天会为之付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在已响彻大地,可我们不知道的杀戮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现在看着影片,因感动和气愤而流泪,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人类的残忍所付出的代价而流泪。

  可可西里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换醒了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五)

  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

  昔日,而今。

  大漠、狂沙、雪暴、追逐、枪声、鲜血。看过几篇捕杀藏羚羊的文章,羚羊眼中哀求的眼神让猎人放下猎枪,再不杀生。一直以为人人都有同情心,都有爱护生命的爱心。当看到千百张藏羚羊皮平铺在地上,看到每张皮上冲锋枪穿过的洞,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真有如此残忍的人,杀羊不眨眼的人。

  “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你,难道就值五块钱?

  端着冲锋枪,眯着眼,子弹壳清脆的落地声,一个酷毙了的姿势被你糟蹋得一无是处。当子弹穿过羚羊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它的哀鸣?它不只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还为你,为我们人类,它绝望的眼神似乎在呼喊:人类,积点儿德吧!鲜血汩汩地从心脏流出,枪孔中看到你在笑。该千刀万剐的家伙,车裂都不解恨。

  从来都是打着“动物是人类朋友”的旗号的我们又几时曾为动物们做过点儿什么,又一种珍稀动物快灭绝了,虚伪的人们流下几滴虚伪的泪,摆一张虚伪的似乎很哀痛的臭脸,写几篇号召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似乎真的很慷慨激昂,放下笔后就像失忆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于是动物一种接一种地灭绝,人们一次接一次地装哀悼,如此而已。

  观电影《可可西里》有感(六)

  曾经也一度宣称自己是个有信仰的人,周围的人也都宣称有着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什么才算做信仰,如果说信仰只是我想得到的东西、我为得到她愿意付诸努力的东西,那或许我也算是有信仰的人了。但如果这真就是信仰的话,那信仰便廉价,这样的信仰怕是不要也罢。我为了我心中光明的世界、我为了我自己理想的生活...如此如此...大抵我是不算有信仰的人了。

  日泰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放下枪,跟我走”,而当时的情况是日泰一个人面对十几个持枪的盗猎者,兄弟走散了、没食物没汽油的去追赶“老板”,终其原因是“你杀了我的羊子”。这里可以说“羊子”就是日泰极其巡山者们的信仰么?我不清楚...或许是那“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姑娘”的可可西里呢?亦或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敬仰?

  李栋不止一次的厚着脸皮的去找三陪女友借钱、日泰也不止一次的贩卖皮子...但李栋借钱是为了回去救困在路上的朋友,日泰卖皮子是为了拯救垂危的兄弟,日泰说“见过朝圣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但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所以即使这钱来的脏得很,但是他的作用却是干净的...

  最终我还是没闹明白究竟什么才算作是信仰,但怎么说也不管或许信仰得是崇高的、得是在遵从生命平等的基础上的吧...

  片子与天葬开头,也与天葬结尾,而这之中便是生命的过程,原谅我把生命一次在此用作动词。对于日泰也好、李栋也好、更或者藏羚羊也好,生命都只有一次,而在这一次的生命之中怎么选择,怕就要回到上面提到的信仰了,巡山队员有伐木工人、有出租车司机,而最终都因为藏羚羊而聚集在一起,更确切的说因为藏羚羊的生命而聚集在一起...面对最终死亡的时候没有慌张没有呐喊,用极度的冷静面对死亡...

  扯了这半天怕也没说明白什么事生命,但确实就这问题也说不明白,本身也不明白生命这东西究竟为何物。斗胆写一句“生命便是信仰”作为结束吧!!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