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机构看好板块投资机遇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接连迎来利好消息,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纷纷透露了相关布局,概念板块在A股市场上的表现也持续活跃。多家机构表示,人形机器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接连迎来利好消息,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纷纷透露了相关布局,概念板块在A股市场上的表现也持续活跃。多家机构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正式迎来商业化元年,市场空间广阔,看好板块后续投资机会。

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春节过后的首个交易日,包括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在内的多个概念迎来开盘大涨,当日同花顺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大涨3.52%,板块内超九成个股上涨,多只概念股涨停。今年以来,同花顺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已累计涨超15%,板块内30多只个股累计涨超20%,震裕科技、五洲新春、安培龙等个股累计涨幅超过50%。

近段时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利好消息频出。继OpenAI重启机器人研究并发出招聘后,美国当地时间2月4日,AI机器人公司Figure创始人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Figure在全自主研发的、完全端到端机器人AI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30天内,公司将向外界展示“人形机器人上从未见过的东西”。此外,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人形机器人亦是焦点,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带着14台机器人上台亮相;特斯拉CEO马斯克也透露,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2026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量将增加10倍。

国内来看,包括华为、比亚迪、小米、小鹏等企业早已纷纷入局机器人赛道,同时,智元、宇树、乐聚、优必选等国内多家机器人等主机厂商正加大出货力度。如1月24日,智元机器人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称,2024年公司生产的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实现1000台累计下线。目前优必选已与比亚迪、吉利、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生产的Walker S1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进入上述企业的工厂“打工”。

“近年以来,全球及中国主流科技及制造巨头纷纷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近期迎来密集期。2025年放量较为明确,有望迎来新一轮密集催化期。”中信证券称,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数量将达到2000台以上,目前主流厂商在手订单累计已超过1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将达到1万至2万台。

多家上市公司透露相关布局

记者注意到,从近期的上市公司公告以及投资者互动平台来看,上市公司正在纷纷布局,加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祥鑫科技近期公告称,公司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双方决定联合共建“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双方将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打通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

2月5日,针对投资者提问的“公司生产的家庭陪护机器人产品销售情况如何”问题,机器人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的养老康复机器人在部分康复医院和养老机构实现示范应用,公司也将持续开发医疗康养领域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新应用。

产业链上多家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了公司相关布局。如三花智控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公司已对机器人机电执行器方面展开持续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肇民科技称,公司目前积极与客户共同开发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新品,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奥比中光表示,目前公司已就相关产品/方案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并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及运营效率,以期不断提高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市场占有率。

昊志机电透露,公司研发的力矩传感器主要用于机器人整机上,作用于末端,识别力和扭矩,目前公司产品已应用于按摩机器人,且已形成批量销售。同时,公司已于2024年11月设立子公司“广州市昊志机器人有限公司”,该子公司主要承接公司机器人事业部业务,负责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以及RV减速器等机器人领域功能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截至目前,上述相关产品均已形成销售。公司将持续关注机器人领域发展情况并积极开拓公司产品在机器人行业的市场。

还有公司正在积极募集资金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中坚科技去年底发布的经修订的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新增募投项目——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为30384.25万元,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年产各类人形机器人结构件、执行器、传感器及电子皮肤等产品共计101万件。

机构看好板块投资机遇

多家机构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大趋势明确,看好人形机器人的后续投资机遇。其中,兴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今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产业趋势中,人形机器人方面,海外巨头量产指引积极,国内多元玩家积极入局。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从主题投资进入盈利兑现阶段,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加成下的成本控制优势,以及国内多元化应用场景下商业化闭环具备,国内机器人整机厂商有望受益于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优势,从而逐渐在国际上展现出竞争力。同时,国内外机器人逐渐步入量产阶段,带动全产业链受益。关注产业链价值量较大的零部件环节,如电机、滚珠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等。

中信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全球主要整机厂商陆续开始出货,人形机器人迎来商业化。目前行情并非特斯拉一家引领,2025年放量较为明确,有望迎来新一轮密集催化期。同时,泛AI应用的行情主线仍将延续,机器人是其重要的分支赛道之一,看好板块后续机会。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机构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关注度不断增加,且正在加速针对板块进行调仓布局。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基金公司、券商、阳光私募、险资等诸多投资机构正在积极调研人形机器人板块,已有兆威机电、奥比中光、汇川技术约30只概念股受到机构调研,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成为机构关注重点。其中,1月13日以来,小模数齿轮行业龙头企业丰立智能连续多日迎来机构登门,包括中金公司、财通证券资管、广发基金等共计240家机构对该公司的业务情况等进行了关注与问询。

同时,不少机构已对机器人概念进行加仓。如三花智控此前1月7日发布的大股东持股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公司登记在册的十大大股东持股情况方面,相较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得到了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中欧时代先锋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继续加仓或新进重仓。另外,从基金四季报来看,机器人概念股也获得多位基金经理重仓持有。如长盛轴承为金鹰基金张展华管理的金鹰中小盘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第一位,同时也被格林基金刘赞管理的格林高股息优选A、格林鑫利六个月持有C也在去年四季度买入。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