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里的中式美学 经济运用

内容摘要刘诗梦当《哪吒1》以50亿元人民币票房打破中国动漫电影天花板时,外界将其视为“国漫崛起”的象征;而续作《哪吒2》更是产生了现象级效应,以超120亿元的票房进入全球票房影史榜前十。《哪吒2》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美学经济从“现象级爆款”向“系统性产

刘诗梦

当《哪吒1》以50亿元人民币票房打破中国动漫电影天花板时,外界将其视为“国漫崛起”的象征;而续作《哪吒2》更是产生了现象级效应,以超120亿元的票房进入全球票房影史榜前十。《哪吒2》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美学经济从“现象级爆款”向“系统性产业模式”的进化。在延续前作中式美学传承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转变与商业开发,通过视觉升级、叙事创新、商业生态拓展,将中式美学与经济价值的融合推向新高度。

细数《哪吒2》中带有比较强烈的中式美学元素。其中以《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的神兽、纹样为主,结合现代赛博朋克元素,创造更具冲击力的混搭美学,如哪吒的“风火轮”化作离子推进器,敖丙的龙鳞演变为全息投影,这种“蒸汽朋克”(Steampunk)与中式美学结合,既保留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打破了不同文化审美的壁垒。还有画面中对“山河社稷图”场景的科技渲染,对玉虚宫建筑的神韵体现,以水墨渲染和3D技术结合,构建出“写意式”的东方美学世界与视觉奇观,强化了其商业吸引力。

电影中东方哲学的表达更是让中式美学得到了升华。叙事内核的文化共鸣弱化宿命论,强化个人奋斗精神,将矛盾从个体命运拓展至“人”与“神(自然)”的关系,既呼应传统文化中“逆天改命”的侠义精神,又贴合当代年轻人对自我认同的需求。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电影本身,更在于通过中式美学经济激活了跨领域的商业生态。首先,美学特效厅票价定价策略运用得当。其次,美学IP商业化的良好运用,从奢侈品到快消品的商业全覆盖,比如与周大福联名的“乾坤圈”黄金吊坠到赛博朋克风的国潮服饰以及各种联名盲盒的推出。据了解,《哪吒2》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上的销量已超过3万件。很多文创企业通过各种相关IP授权合作,吃下这波红利。最后,相关产业链的高速发展。《哪吒2》的成功让中国动画得到了众多资本青睐,看到了其商业潜力,从剧本创作、人物建模到特效制作、后期渲染等,在资本加持下更是加快与提升了各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和技术升级,推动了国产动画向更精良的方向前行。

另外,电影中嵌入传统非遗文化元素也是一大美学商业营销的亮点。比如电影片头哪吒出场的背景音乐是侗族大歌,天元鼎下沉时用的是源自草原艺术的呼麦,都是对非遗文化听觉美学的宣传,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更需要创新呈现与技术赋能才能提高其潜在的经济属性。

随着AI生成、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产业生态到文化输入,使中式美学成为一种“跨文化语言”,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文化媒介的限制,让更多领域开辟新经济场景,成为全球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哪吒2》的中式美学经济运用,本质上是通过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解码、技术工具的创造性应用、商业模式的生态化整合。但这也是一场关于“现代传统文化”的宏大叙事创新,是东方美学的宏伟蓝图展现,是文明博弈软实力上的“重”武器。

当哪吒的风火轮掠过天际线时,一个远在东方的老者在数字时代向我们招手,这场“跨时空的美学”正被他以东方手笔书写下恢弘篇章,或许也让世界重新理解:何为中国,何以东方。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