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苗方式
在春、秋两季蓝莓生长旺盛时期,从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康植株上选择长势旺盛、生长健壮的当年新生枝条,取带顶芽的嫩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改良的WPM作为基本培养基,以快速诱导出芽。
将试管苗移栽至穴盘中,基质由苔藓和泥炭按3:1比例配制,要求肥力适中、疏松透气,pH值在4.5-5.5之间。经过炼苗、移栽及后续管理,培育成合格的蓝莓苗木。
2、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充沛的区域。若在山区、丘陵建园,应选择背风向阳的缓坡。土壤应疏松通气、土层深厚,pH值在4.5 - 5.5之间的酸性沙壤土为宜。
3、品种选择
高丛蓝莓:北高丛(如蓝丰、双丰等);南高丛(如奥尼尔、薄雾、雷格西等)。
苗木要求:选择2-3年生、高40-60厘米、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分枝多、无病害的优质苗木,优先选择营养钵苗。
4、整地起垄
根据栽植行距,用起垄机起垄,垄高0.3-0.4米,底座宽1.2-1.5米,上座宽0.7-1.0米,行间自然成沟,将拌好的营养土全部回填到垄面上。
5、定植
裸根苗应在落叶后至土壤上冻前秋栽,或在土壤完全解冻后到苗木萌芽前春栽。营养钵苗可全年定植。株行距为(2.0-2.5)米×(0.8-1.0)米,每亩定植267-417株,定植深度为10-15厘米,定植穴直径根据苗木根系大小确定,一般为20-30厘米。
将苗放入定植穴,先盖少量细土,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与细土紧密接触,覆土至种植穴2/3处后浇透水,待水分渗入后覆盖碎土,苗木根颈部位与垄面相平。可在定植穴表面覆盖稻草、腐叶土、树皮、木屑、锯末等有机物,厚度约10厘米,或覆盖灰色地膜。破开营养钵后种植,方法同裸根苗。
5、土肥水管理
采用树下人工、行间机械中耕除草,深度5-10厘米,每年8月前完成。提倡树下覆盖、行间生草。树冠投影下可覆盖作物秸秆、防草布、地膜等;行间可种植低矮豆科绿肥,收割后翻入土中或覆盖行间。结合中耕,增施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秋季施基肥时,可施硫磺粉、酸性肥料,防止土壤pH值上升。
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根据土壤环境条件、叶片分析或缺素症状平衡施肥。9-11月施用,采用环状施肥法、条状沟施肥法或全园撒施后翻土法,施肥深度5-10厘米。有机肥以堆肥、沤肥、绿肥、腐熟羊粪等为主,成年树每株施3-5公斤,化肥选择N:P:K为1:1:1的有机复合肥和硫酸钾型复合肥。
根据树龄、树势、产量及土壤条件,勤施少施。萌芽期以氮肥为主,坐果后以氮、磷、钾肥为主,采收后以磷、钾肥为主。幼树每次每株施复合肥20-25克,盛果期树每次每株施复合肥100-150克。氮肥以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为佳,禁用含氯肥料。追肥以滴灌施肥为主,所用化肥必须溶解度大、杂质含量少。养分不足和微量元素缺乏时可采用叶面追肥。
结合追肥进行,常用沟灌、喷灌、滴灌三种方法,以滴灌为主。幼树保持充足水分供应;盛果期蓝莓在果实发育和成熟期控制灌水量,采收后恢复灌溉;入秋后减少灌量,及时进入休眠;封冻前灌一次封冻水。灌溉水的pH值可通过硫酸或硫酸亚铁调节。雨季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6、整形修剪
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季修剪,以休眠期修剪为主,修剪量大;生长季修剪为辅,修剪量小。休眠期修剪在萌芽前完成,生长季修剪在生长季节进行。
幼树修剪:定植当年以去除花芽为主,增加枝量,扩大树冠,培育根系。第2年以疏花为主,进一步塑造树形。第3年以疏弱留强枝条为主,可适量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以疏除内膛枝、弱枝、病枝及根蘖为主,采用壮枝结果。
成龄树修剪:根据树体生长势及周边树势,适时控制树冠。休眠期以疏枝为主,去除下部弱枝、下垂枝、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等,及时更新结果老枝;生长季对部分徒长枝进行摘心或短截,促进分枝。
7、疏花疏果
花前结合修剪,疏除过多细弱花枝、花芽;花期放蜂促进授粉;花期或花后霜冻来临时对树冠喷灌,避免冻害;初花期、幼果期叶面喷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或盛花期喷施20mg/L赤霉素溶液,提高坐果率;注意水分管理,防止干旱;加强采后管理,增加营养储备。
8、病虫害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增强树体抗逆能力。
9、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特有的色泽变化,按果实用途适时采收。在早晨至中午高温前,或傍晚气温下降后进行,避免雨中及雨后采收。轻摘轻拿轻放,避免果实机械损伤。
以上就是蓝莓苗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介绍,通过以上标准化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蓝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蓝莓苗的种植方法及管理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