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大气成分指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其中还常悬浮有尘埃、烟粒、盐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细菌等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
氮(78.084%)、氧(20.946%)、 氩(0.934%)、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 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氢(0.00005%)、 氙(0.000008%)、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在高度60 km以下大都是中性分子;从60 km向上,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开始电离,在90 km以上,则大都处于电离状态。高层大气中,有些成分还分解为原子状态。
大气圈里的空气虽然看不见,但质量大得惊人。据科学家估算,整个地球周围有5000多亿吨重的空气。住在地球上的人,如果没有人体内向外的压力,会被压得粉身碎骨。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质量的十分之九都集中在近地面的16公里以内的大气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就越稀薄。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气成分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主要作用
大气层可分为几个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而对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从10-12公里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对流层,主要天气现象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而北极光出现在离地面80-500公里这些区域里,500公里以上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二氧化碳及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确是大气中之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大气的成分是什么?
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杂质等多种成分组成.
大气的成分是怎样的?
纯气体成分主要成分是:氮(N2)占78.09%,氧(O2)占20.95%,氩(Ar)占0.93%,二氧化碳(CO2)占0.03%。除此之外,尚有极少量其他气体,如氖(Ne)占0.0018%,氦(He)占0.000524%,氪(Ke)占0.0001%,氙(Xe)占0.00008%,氢(H2)占0.00005%,臭氧(O3)占0.000007%,等等。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几种主要成分。氮(N2)是大气中浓度最大的气体,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大气中的氮只有少量参加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循环的主要表现是:通过微生物,使氮成为有机化合物,而被固定在土壤和海洋中;又通过细菌作用,使土壤和海洋中的硝酸和亚硝酸还原,再回到大气中去。豆科植物可以通过根瘤菌的作用,直接将大气中的氮改造成为植物体不可缺少的养料。有机物的分解也是使氮回到大气中的途径。人为输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用氮作为硝酸的原料;而农业把氮肥投入到土壤中,对氮循环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大气中氧(O2)是浓度仅次于氮(N2)的气体,是地球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动物和植物都吸入氧,并将它以二氧化碳(CO2)形式呼出,返回大气和海洋中;二氧化碳又通过光合作用,被海洋中的藻类和陆地上的植物吸收,转化为有用的碳水化合物和副产品氧(O2)。根据科学家的估计,海洋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要占生物用氧的90%。氧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学循环。尽管地球上自然植被在缩减,化石燃料被不断燃烧,氧的供应减少而消耗增多,但是大气中氧的浓度几乎是稳定的,就是因为海洋藻类释放的氧占有很大比重,起了稳定作用。农业的发展,也使值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的能力有所增加。
二氧化碳(CO2)在大气中含量虽然很少,却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和放射辐射波,避免地球一部分辐射能量返回宇宙空间,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地球上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含碳物质的燃烧,既包括植物燃烧,也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动物呼吸和有机体的腐烂,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中,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工业的发展以及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等,都会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有规律的增加。到现在,二氧化碳浓度已增加到340PPm,而且还在以每年1PPm的速度继续增加,使地球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整个地球变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臭氧(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它能使闪电后或电气设备周围的空气带有特殊的臭味儿。臭氧是一种有**性气味的淡蓝色有毒气体,甚至在低浓度下也容易发生爆炸。地球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它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命机体避免紫外线的严重损伤。地球有一个薄薄的臭氧层,在距离地表面约10~50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层的臭氧含量相当高。
大气的成分有哪些?
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还含有少量固体和液体杂质。
大气里除水汽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干洁大气里主要成分是氧、氮、氩、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氖、氦、臭氧等微量气体。按体积计算,干洁大气里氮占78.08%,氧占20.95%,氩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合起来还不到0.01%。90千米以下,干洁大气成分的比大致不变。90千米以上,大气成分主要是氮、氧,但是由于太阳紫外线照射,氧、氮已经电离成带电粒子。
大气里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氮能冲淡氧的浓度,使氧化作用不至于太剧烈。
大气里的臭氧含量虽少,但是作用很重要。它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影响大气湿度的垂直分布,还能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杀伤作用。
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出长波辐射。它可以阻碍地面气温的下降,就是所谓“温室效应”。
大气里还有水汽。水汽主要集中在近地层,含量虽然不多,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形成云、雨的原料。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量是有一个最大限度的。容纳了最大限度量水汽的空气就叫饱和湿空气。这一限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温度越低,所能容纳的水汽最大限度量越小。
表示空气里含水汽多少的物理量就是空气的湿度。用单位体积空气里所含水汽的质量多少来表示的湿度叫绝对湿度,常用一立方米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克数来表示绝对湿度,例如:在20℃时,当空气里水汽达到饱和时,绝对湿度是每立方米空气含水汽17.3克。如果在20℃的空气绝对湿度是每立方米含水汽13.8克,只相当于饱和时候的80%,这个百分率就叫相对湿度。
大气里还有各种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是水汽凝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大气中水滴在上下运动时相互碰撞并膨胀,最后才能凝结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