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以来,行情两极分化,除了金融白酒外,其实医药医疗板块里也涌现了不少白马股,而且涨幅巨大!如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等。
但对于一般人而言,医药医疗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还要时时了解医药政策的变化,更有400多个股票,很多人都望而生畏。
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喜恶与情绪,我们试着梳理几个冷热现象,给大家参考:
一,创新生物医药与传统制药,仿制药
以前谈到中国制造,大家都说什么都强,就是医药工业差距太大,特别是生物医药!其实中国人根本不笨,更不缺钱。。。医药创新的制度缺陷才是根本制约!
而这一两年,由于中国药监局的锐意改革,不断迎合创新药的发展的趋势,新药创新的各个审批环节和时间都开始压缩,加上“优先评审制度”的设立,及海外临床数据的认可等,总的研发的周期从原来的8-10年,有望降到4-6年。
而海外医药公司在研发上获得的巨大成就和经济价值(千亿美元市值的医药股已经超过30个),也都不断刺激着国内医药巨头及投资市场。
目前无论是在分子靶向药物还是在免疫治疗方面,国内追赶国际的架势都已经迅速铺开,不少公司在研项目高达数十项之多,而(恒瑞,复星,贝达)进入临床三期的也都在三项以上!
而只要产品和疗法出现突破,市值的弹性就会巨大无比,如港股金斯瑞,因为控股的南京传奇公司CAR-T疗法进入临床阶段,股价一个月就上涨150%!
而我们反观传统制药,一方面是没完没了的控费降价,一方面又是反复折腾的一致性评价,,,要知道一个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起码就得几百万的花费,还不知道将来又多少个企业争相模仿,所以,即使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项目最多且达9项的华海药业(27.74+0.73%,诊股),股价走势也不过是冲高回落。。。传统药,仿制药都很难有大出息。。。
所以,未来医药市场的方向,一定是创新药主导!有人说,现在是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元年时刻,我不但双手同意,还得加上一句,以后,我们几千亿市值的医药股应该有的是,医药股的趋势就是寡头大企业不断扩大优势的趋势!千万不要以为部分医药蓝筹已经有了几十倍涨幅就不敢想了,实际上才是开始!
二,支付能力强弱的影响
说到支付能力,大家都会担心,现在医保不断告急,人社部天天在喊控费,药价打压了一波又一波,所以目前公募基金持仓医药股是历史最低时期,医药股也2-3年没有系统大行情,都是结构化行情。
对的!这些担心都是正确的,但那该怎么投呢?
一方面,大家要继续把目光多盯医药创新,因为创新药利润惊人,市场也大,降价不会一棒子就打压创新药,要不谁还创新,何况创新药大部分社保也不管报销。
而另一个思路,就是彻底绕开社保支付,专门挖掘医药行业的消费现象。举些例子说说:比如,长春高新(195.63-0.50%,诊股)业绩年年40%增长,那是因为矮小症,想给孩子长高的家长会去买单,没有社保一毛钱关系;再比如,智飞生物(33.95+3.03%,诊股)代理的宫颈癌疫苗等二类疫苗,也都是自费,一人份3针2500元左右,结果预约的人一个月就70万人!再比如,爱尔眼科(35.05+0.14%,诊股)的近视眼手术,美年健康(24.39+1.41%,诊股)的高端体检,,,都是个人消费力在支撑,结果各个大牛。。。
所以,事情一定要辩证来看。。。
三,大病种的市值号召力
既然是投资医药,一定要看什么病最流行,什么病最烧钱,这是最简单实用的出发点。
而中国目前最困扰的莫过于各种肿瘤,心脏病,糖尿病。
这些大病种,几乎和所有人迟早有关,在这些病上的花费,甚至能超越在房子上的花费。
所以,全肿瘤产业链的恒瑞第一个穿越了2000亿大关!复星也超过了1200亿!二线医药蓝筹里的丽珠,信立泰,通化东宝,贝达药业无不是咬着大病种做文章,也都做到几百亿市值!未来他们都会做得更大!长期投资他们的胜率很高!
而盯着小病小疼的应用,市值都做不大,投资的胜率自然也就低,回报随时变负数。。。
四,品牌影响力与定价能力
中国的医药品牌,可能在化学药生物药上都谈不上,但在中医药上,那响当当的可真不少!
什么同仁堂,云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天士力,广誉远,白云山。。。老百姓进药店的买中药的时候,无论店员怎么推荐别的,基本都说不动消费者,消费者就认这些传统品牌,认他们的疗效。。。
而这些中医药的适应症也没见增长多少,但企业利润基本年年很不错的增加!法宝就是定价权!可以年年加价,而且销量根本不见减少!
比如东阿阿胶,老百姓就是认他能补血,他就连年涨价,涨了10多次,从一两百元一斤,涨到接近2000元一斤了,还说要涨个没完。。。
再比如,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及片仔癀,都涨到了500多一颗,照样卖的好好的。。。
不要光说白酒涨价,中医药同样有这个特性,长牛一点不含糊。云白药上市20多年涨了160倍!东阿阿胶十几年也是40-50倍!
五,流通领域和医疗器械的估值困境
与上述优势医药行业不一样的,我想提下医药流通领域和医疗器械,这两块可以说是越来越冷。为什么呢?因为政策!
大背景下,各种控费是越来越紧,为了社保不穿底,从各个环节上节流是必须的!
先说16年开始的两票制,就是把药厂出厂后的层层代理压缩到只有一个医药公司代理就发到医院,不允许层层转手。极严苛的政策下,全国原有13000家医药流通企业,到17年底竟然就剩3000家了,1万家公司倒闭。
照理,国字号医药流通企业一下子占了大便宜,利润和发货量都大幅提升了,但是市场似乎并不太买账,,这些医药流通股,仅仅17年初涨了一下就不断下跌了,,中国医药(22.42-0.84%,诊股)18年动态预测市盈率竟然低到15倍水平了。真是出乎意料的挖坑。。。而这也说明,市场觉得靠政策外力瞬间催肥的企业是没有长期竞争力的,同时也认为,养肥的猪回头还得宰,利润增长恐怕维持不了。。。
另外,控费的范围,从医药流通,药品价格,更不断扩大,甚至向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开始蔓延。。。不用说,砍到哪,都是一地鸡毛,特别是渠道代理的公司,很难说未来怎么样。。。
所以,该回避就回避吧,医药的结构行情还是有的是的!
总之,国内有14亿人口的巨大的市场,更有强盛的国力和财力做保证,医药行业的格局一定会赶超发达国家!这是未来10-20年确定的大方向,大格局!我们坚定的迎着风口走,在医药医疗的投资上,一定会大有所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