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向医疗领域渗透,并将在精准医疗、分级诊疗中发挥巨大的驱动作用。这是《经济参考报》媒体在近日召开的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的。
“我国已经进入精准需求的对接时代,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应用非常快,特别是在临床的精准医学方面。”国家卫计委能力建设和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杨爱平主任在会上指出,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理念正在医疗卫生系统加速渗透和发展。下一步医疗健康教育也将成为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重要领域。
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分析称,精准是医学发展的目标和需求,也是目前医学发展的制高点。而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在其中发挥显著作用。他举例说,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里,可以有几百万份、几亿病例。通过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某个疾病在什么地方发生、可能是什么病因、什么治疗方法比较有效。“此外,医生的眼和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眼和手的能力是有限制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突破这个能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精准医学的核心就是一定要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医院管理、疾病预测、机制研究、新药研发等方面。“人工智能能够让医学工作者们在医学领域中更快更准地诊断、治疗、预测,同时也对未来如何做好预防提供无限可能。”
乔杰举例说,从辅助生殖领域看,如何更好地预知自己的生育能力,从个体角度最优化解决生育问题,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带来的一个切实帮助。“对于医疗系统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前景广阔,同时也是机会和挑战,医院管理者和医生都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占领先机。”
人工智能对于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亦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傅卫主任认为,在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需要更多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依靠更多的科学进步,创新的医疗卫生技术和诊疗手段,更多地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技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在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在伊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妥福军看来,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聚集着中国顶级的专家和一流设备,但是到了广大的边远山区和中小城市,几乎没有什么高端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也非常一般,医疗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的应用,在协助提高边远地区医疗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未来人工智能在提供辅助诊疗和传承专家知识方面也将大有作为。“医疗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医生和专家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医疗人工智能软件也可以在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帮助基层医生。”
傅卫也指出,依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均衡卫生资源,来解决医疗资源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盘活和优化存量卫生资源。“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医疗信息的平台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需要利用这样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全面推广和运用也面临多种挑战。
“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正在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中国正掀起AI热潮,医学领域与AI技术的相互融合交互与发展,必将成为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陶建华说,不过,人工智能面临着四个主要瓶颈,即语意瓶颈、数据瓶颈、泛化瓶颈、能耗瓶颈。医学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被完全认知的领域,从过去的医学领域分析来看,医学的病症与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医学个体的差异以及小概率事件发生得非常频繁,小概率事件很难去训练,这在人工智能当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傅卫则指出,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的形成,但是在医学数据方面并没有形成大数据,这给智能化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是一个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在这方面医学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傅卫还指出,医学科技的发展创新一旦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也将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挑战。
对此,詹启敏认为,要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和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的发展。“实现精准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光靠医学人很难完成,人工智能一定是以临床为主推动解决疾病的预防、环境和遗传相互关系,更深层次了解疾病,找准基因和蛋白的改变等。”他建议,通过政产学研的合力,以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监管,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