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国三农,携手中国伙伴,分享中国经验。8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在华四十周年庆祝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四十年来,粮农组织见证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参与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众多变迁,也把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带到了全球。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华四十周年》画册,回顾了粮农组织在中国四十年来的历程。
8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在华四十周年庆祝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2年,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签署协议,1983年,粮农组织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
“粮农组织在华历经四十周年,见证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瞩目成就,目睹了庞大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帮助转变了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为画册作序时写道。
资料显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粮农组织的学者、专家和工作人员,以技术专长为中国和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众多帮助,通过粮农组织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全球农业专家、学者、各方代表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过去四十年中,我国在农业科技、信息、政策和项目实施等领域, 逐渐与国际接轨,与重要国际伙伴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减贫而努力。与此同时,粮农组织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技术知识,促进信息共享,支持能力发展,协调标准和政策制定。
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粮农组织在中国四十年的经验和成就证明,通过多方合作,我们可以帮助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立足中国国情,服务中国三农,分享中国经验,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粮农组织和我国的合作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粮农组织在华的工作侧重于向中国提供援助,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和提供政策建议为主。
进入21世纪,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合作从单向援助转向双向合作,中国不仅是受援国,更成了粮农组织的重要伙伴。
据介绍,自1973年开始,粮农组织在中国共实施项目508个,覆盖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直接投入资金约3.71亿美元,在农业政策和战略、粮食安全和营养、作物集约化、渔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带来了积极变化。除此之外,粮农组织在中国管理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落实配套资金2.91亿美元;粮农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撬动超过150亿美元投资,用于中国农业粮食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
当前,粮农组织仍积极向中国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但同时,中国在促进农业领域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方面已成为粮农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09年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成立至今,中国已向该基金捐资1.3亿美元,开展了17个南南合作国家项目、2个区域项目、8个区域间/全球项目和1个三方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旨在支持受援国的可持续粮食和农业发展,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悉,当前,粮农组织在华的工作正按照《粮农组织—中国国别规划框架(2021-2025)》开展,目标是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与中国加强全球粮农治理领域的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涉农领域的举措,与全球分享中国在减贫、农业发展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服务中国三农,携手中国伙伴,分享中国经验。”文康农说,“过去四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三农发展的历程。中国以不到全球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不止是中国的成就,也是全球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中国的减贫经验不仅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经验。”
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自1996年起,中国积极参与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迄今已有1000多名中国专家被派往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及南太平洋地区28个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当地的合作,提供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示范和实践培训、转让实用和适应性强的技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加强了当地小农生产者的粮食安全、生机和收入。“中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计划已经惠及数十万受益者。”文康农说。
在华四十年,从协助到合作,从援助到分享中国故事,文康农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启和中国合作的新征程,“当前,世界正在特殊的十字口,全球不仅要克服饥饿、营养不良等难题,同时也要克服农业生产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风险。我们准备好了,和中国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合作,以促进全球食物系统的转型、农业生产可持续性、韧性的加强等,我们相信,这可以使我们及时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