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说起山西,就不能不提到晋商。说起晋商,就不能不提”晋商最后的代表”,民国财神爷孔祥熙。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那里商贾云集,百姓生活优越富足。有顺口溜形容当地是”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
父亲孔繁慈,是当地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孔祥熙出生时,尽管家境已大不如前,但母亲还是给了他最好的启蒙教育。孔祥熙六岁那年,母亲庞氏不幸故去,父亲只好将他带进私塾,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听课。
幼年的孔祥熙,经历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的北方,人们做饭、烧水、取暖都要用煤,不少穷人家的孩子经常会拾些未燃尽的来贴补家用。家里除了办私塾收取的并不多的学费,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所以孔祥熙也加入到捡煤渣的行列中。
9岁那年,孔祥熙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父亲请来县城最好的中医,几经医治,还是不见起色。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将孔祥熙送到教会开设的医院医治。那时,当地百姓非常抵触洋人,这一举动,无疑是非常大胆的。
没想到中医郎中治不好的病却被西医大夫治好了,孔繁慈对此当然是千恩万谢。孔祥熙更是因祸得福,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他对西方的向往,正是从此开始的。
这之后,孔祥熙进入教会学校读书,接受了洗礼,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义和团运动期间,山西全省有191名传教士被杀,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山西教案”。八国联军打算以此为由进攻山西,孔祥熙得知后,马上联系上几名有影响力的传教士,通过他们游说八国联军总部,放弃对山西的侵略。最终,一场兵灾被消弭了。
事后,李鸿章得知,当即召见孔祥熙,几次交谈下来,李鸿章决定帮助这个年轻人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1901年8月,孔祥熙登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听说孙中山准备来美国宣传革命,孔祥熙立即来到他所在的城市,多方打听之下,找到了他的寓所。两人彻夜长谈。孙中山称许他的爱国热情,向他指出,唯有铲除腐朽的帝制,中华才能振兴,孔祥熙表示愿意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当孙中山问及他毕业后想做什么时,孔祥熙回答”提倡教育,实业救国。”
告别孙中山后,孔祥熙心潮澎湃,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毕业后,他没有食言,回到家乡,创办了铭贤学校。对这件事,他非常看重,为提高教学水平,他亲自设计学校课程,用高薪聘请教师还大兴土木,安装当时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提高学生体质,他亲自教授体育课,还要求孩子们勤洗澡,讲卫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鼓励学生们成立社团组织,交流思想,共同学习。
哪怕他当上了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也一直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从未让给别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远走日本。在此期间,与宋耀如相见,他邀请孔祥熙去宋家做客。1914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宋霭龄正等父亲回家。不久,父亲出现在家门口,宋耀如马上介绍起和他同行的微胖男子:这位就是孔夫子第七十五代孙,山西首富孔祥熙先生。
当天的晚宴十分融洽,尤其是孔祥熙和宋霭龄更是聊得十分投机,他们的感情也速度升温,马上开始谈婚论嫁,自然而然地,两人结为夫妇。孔祥熙天生就有经营头脑,听说美国军火商在各地收购铁砂,马上与阳劝的矿主交涉,商定收购价格后,美国提出要有银行担保,在与妻子商议后,决定自己的银行;当时,煤油灯还是新鲜事物,孔祥熙看中了这桩生意,决定放长线钓大鱼,经常免费给客户送煤油灯。通过自己的经营,孔祥熙取得大笔财富。
做生意的孔祥熙没有忘记曾经的革命理想。他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在北方军阀中开展工作。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后,才极力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935年3月11日,弥留之际的孙中山用颤抖的手在《总理遗嘱》上签字。孔祥熙是其中的见证人之一。中山先生病逝后,又是他主办治丧事宜。
孔祥熙的后半生,不再有热血,不再有理想,不再想革命,一心投靠了蒋介石,当上了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在为蒋介石筹款,做国民政府的财神爷时,也不忘借职务之便,往自己的腰包里塞钱。1944年11月,因为在抗战中大发国难财,孔祥熙被迫去职,远走美国纽约。1967年,孔祥熙在纽约去世,结束了他令人唏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