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

   2020-06-03 52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并加快推进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孕育出的新概念。科学界定并准确把握“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的内涵,首先要明确新时代语境下“现代化”和“文化经济”的新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深入考察我国文化经济实践新变化的基础上,对“文化经济”做出了一些新的探索,归纳起来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经济涵盖了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及人工智能经济,是一种超越了统计意义的头部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引领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经济是一种以文化元素为价值创造原点的相对独立的现代化经济部门,属于第四产业,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运作系统,但又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经济门类互融互通、相互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化经济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经济行为系统,是文化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行为的集合。日常文化经济行为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关于“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之作出新的表述,强调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取向,致力于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归纳总结来看,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指能有效反映当前世界现代化潮流,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相适应的,以改善文化民生为宗旨,实现并保证文化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生产运营机制及政策规制的总和。具体而论,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双效”有机统一的原则,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速,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第二,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强调创新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第一驱动力”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摒弃重“量”轻“质”的发展方式,重视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在文化经济领域的转化与应用。第三,更加平衡协调的发展空间布局。注重区域文化经济在发展上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更加注重农村文化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发挥文化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城乡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让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能够更好地共享文化经济发展成果。第四,更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经济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对文化财产权的制度性保护。更加注重文化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性,给予公有制文化企业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鼓励和支持非公文化经济发展。第五,形成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注重文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强调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注重在文化经济结构调整中坚持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

  建设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结构的变化和转型。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精神文化平衡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文化“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设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文化经济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建立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

  推进新时代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创新与应用、开放与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第一,建设更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市场在文化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设市场服务型文化管理部门、优化中央文化主管部门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关系、构建文化主管部门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健全文化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责任制等举措,提升文化行政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党对文化经济发展事务更有效的管理。要着力完善大文化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厘清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权责边界,加快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在发挥好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文化市场维护、引导、培育等方面作用的同时,推动其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破除文化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的障碍。

  第二,深化文化经济供给侧改革。要持续深入推进文化经济领域的“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切实改善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结构。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文化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文化经济集聚化、智能化发展,激发和提高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供给能力。要加强对新兴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要打造城市“众创空间载体”,促进形成有利于中小文化企业成长的生态系统,实现供给侧主体结构优化。要着力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民众开展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质量,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第三,推进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要持续深入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在进一步强化国有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好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活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和投资城市文化项目建设。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改造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升文化原创力。要构建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发展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要完善文化经济发展的区域联动机制,促进东中西部、城乡文化经济协调、协同、共同发展。

  第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经济开放战略。要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开放政策与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有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海外贸易。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加快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和秩序重构,以更好地保障我国文化企业在海外开展文化贸易和宣传活动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贸易活动,着力构建我国文化贸易安全体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9BKS16)阶段性成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