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三个电流互感器,符号是1TAa~1TAc,还看到三个电流表,符号是PAa~PAc。电流表一般安装在开关设备的门板上,而电流互感器则安装在开关设备的内部。因此,在布线时就必须考虑到活动连接的问题。
规范规定:活动连接必须经过接线端子。对于电流测量和显示回路而言,首先用导线从电流互感器连接到靠近门板的端子上,再从端子的另一侧用导线连接到电流表上。
从图中我们看到柜内的各种开关电器,还有门板上的控制按钮、信号灯和多功能电力仪表。多功能电力仪表的电流信号线就来自于电流互感器。
下图的上部是用于柜间连接的接线端子,用于控制线、控制电源小母线、信号线、接地线)远程控制线、信号线的进线和出线的接线端子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有两个端子,分别标记为S1和S2。这两个端子与同名端有关,当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电流流入互感器穿心时,S1是同名端。
我们看到,从1TAa的S1端子引了一条线到XT接线。因此,这条线处则标记为1TAa:s1。可以看出,这条线的线头标记是以接到何处来标记的。
再看电流表侧:从XT1接到电流表PAa第1点的接线左右两侧分别标记为:PAa:1和XT1。
我们看到,从一个点只能引出不超过2条线,并且每条线的头尾都明确无误,不可能接错。同时,整台开关柜内哪怕有几百条线,但所有的线都不会重复。
我们看到,从控制原理图绘制接线图是很麻烦的。绘制接线图一定要对开关电器实际接点标记十分熟悉。例如交流接触器的一次回路标记是1、2、3、4、5、6等等,而二次回路的常闭接点标记为11、12、21、22、31、32、41和42等等,二次回路的常开接点标记则为13、14、23、24、33、34、43、44等等。
这里所指的标准方法,不但包括图符符合ISO和国家标准,同时,该连接的导线一定要线)通过ACAD自己的数据库和VBA,再配套相关软件,自动转换成接线)将接线图发给自动线束制作机,让它按图纸要求生成线束,并打印所有线头线尾的标记——号码管。
如此一来,既能够实现图纸转换的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又提高了质量。工人们只需要把线束安装到端子附近,把线头接到各个部位即可。
对于普通的中小成套开关柜制造企业,没有能力去配置这些线束设备,但却有另外一个捷径,既让ACAD自动生成接线图。
我们知道,ACAD是能与EXCEL交换信息的,由于接线图并非一定要绘制成图,我们也可以用EXCEL的表格形式把导线的线头线尾标记记录下来,这样,工人们拿着EXCEL表格,照样能施工。
其实从原理图到实际的产品,中间就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就是说把图纸上的各种符号转化为实际的元器件。各类器件相对较为容易转换,但是导线和端子相对来说不太容易从原理图上体现,那么接线图需要补完原理图中所缺失的信息。
图纸上只是一根线条,那么在操作的时候就需考虑线缆型号、规格、线长、两端头的处理等信息,这样才能让操作工按图索骥;
简单来说就是导线是连接哪两个地方的,就像张工所说的,图纸上绘制的是接接触器的线,出线,如果另一端需要下端子,那就标明哪个端子排的哪一个;
比如原理图上显示某处220V电源从主回路上取,那么作为接线图就需要考虑具体接哪一个地方;再比如原理图上20根公共线个端子两两串连,还是选取分线端子等特殊端子。
最后,标准化啊标准化,图纸标准化,排布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如果没有标准化为前提,那么接线图无从谈起,或者说仅仅能做一些简单地转化,对现场意义不大。
先说结果吧,我们是不画那设备接线)一楼写的那么认真简直让人羞愧难当,当了反面教材真是不好意思……
2.技术员不够,一个乃至一批电控柜,从整理甲方的需求,到确认器件品牌,到画图确定布局,到下单全是一个人。公司制图也没有标准化,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同事帮你复查的时候看不懂你的图纸意图是常有的……谁还有心思去弄设备接线.一线员工很聪明的( ‾᷄꒫‾᷅ ),弄个原理图,器件全了基本就能接个七七八八了,不懂再打个电话就好了。原理图弄的详细点,基本不会来烦你了。
1.业主和你要设备接线.对接线员要求较高。记不清有多少次类似直流电源反了烧接口这类事了……
3.严重影响标准化推行,因为不需要根据电气原理图进一步分析细化,导致随意设计,每个人之间图纸基本不能通用……
结论,对于正规厂商来说,各图纸还是要齐备的、标准化的。记得去年对某个污水厂01年的拼柜改造,翻出来的设备接线图还是手绘版的,对这些老设计员给跪了_(•̀ω•́ 」∠)_。
PS:同样是这批柜子,愣是没找到电气原理图。看着设备接线图,再瞧着已经快消失的字码管,欲哭无泪啊……
花一天的时间学下Eplan,按想要的标准画好原理图,其他想要的东西都可以一键生成,包括题主说的接线图,也包括有个很详细的回答里说的线号等貌似很专业的东西。我以前都是用AutoCAD画图,最近才转到Eplan,兴奋了好几天,太智能了。
不嫌麻烦的话,可以用专业的电气制图软件如Eplan,画好原理图,可以自动导出设备接线图,但是这类软件上手不太容易
1. 所谓电气原理图是设计院或工程公司的电气设计人员根据工艺或上游专业提供的控制、计量、连锁等方面的设计条件绘制出的图纸,其目的是指导制造厂的工程师绘制完成设备安装和接线图纸等制造方面的图,也包含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的选择。
2. 一般来讲,电气原理图上除了有相关的原理图部分外,还包括初步的元器件选型和规格,制造厂应根据这些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来完成自己的相关电气元器件的采购和安装。
3. 接线图一般包括主接线图、二次接线图(有些同时给出盘、柜的正面接线图和背部接线图)、端子图和元件表。
4. 接线图中的端子和端子号必须严格和电气元器件的端子编号及端子图中的端子号 一 一 对应。其目的是指导安装、接线是否正确进行电气元器件的安装(除了接线图,还需要电气设备布置图)和内部接线. 电气的元器件,像继电器、操作开关、指示灯、接触器等,其端子上都有编号,这个在二次接线图中都要求表示出来。另外,像继电器(假如是4常开4常闭节点),我们可能用了两个接点,其它的不用,接线图中就要把用的是那些端子而那些是备用的端子,这个要在图纸上表示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好的条件,特别是将来现场的操作和维护、检修、备品备件等。
6. 除了上面这些,制造厂的工程师在电气设备布置安装图上还要按照相关制造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备布置、元器件选择,同时也要合理选择电缆(或电线. 如果业主有采购文件,制造厂的工程师还要认真阅读技术规格书和数据单,避免细节方面出现偏差。
之前都是原理图,给老师傅们接线,出现一个问题,两个师傅做柜子,器件布置不一样。吃了亏后,后续加画器件布置图。虽然柜子里的控制原理图不停在变,但是老师傅出错很少。
后来业务发展,来了新的接线工,柜子的错误一下子增多了,调试人员很郁闷。接线工的电气水平不高,时常接错线。于是,在原理图里细化加说明,部分绕的地方画出器件接线图。再加上老师傅的帮传带,错误少了很多。
感谢上面各位的交流和分享。EPLAN是不打算学了,原因是小厂,工作重心在自控上。EXCEL表是个不错的方法,可惜要用VBA转,也不会。
主回路用原理图,结构简单。指示灯、旋钮、微型断路器等用器件图。变频器、PLC等用器件图,同时将控制线按束定制好。
PS:使用原理图接线有个好处,后续的柜子调试是快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好途径,碰到错误多,可以积累经验。好几个刚毕业的人从调试柜子成长为独立处理故障的好手。
我厂是做铁路牵引变流器的,crcc对图纸这块要求还比较全面,原理图肯定是必须打,还有接线图,线号表,导线加工卡片等。
我们画接线图就是画每一个元器件的大样和接线引脚,然后每个引脚不同的线号,如果是铜排的,也需要标注清楚,感觉接线图主要是线号要做好设计说明。
另外一个关键就是线号表和导线加工,因为线的粗细和接头方式可能都不同,也都要标注清楚,具体还是百度文库吧,手动滑稽,不要忘了百度啊(⊙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