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大会召开在即,本报推出“齐鲁商道关键词”专栏,讲述山东各地传承文化基因、依靠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思路,形成的商业文化、打造的营商环境、推出的特色品牌等,以期营造山东尊商、重商、亲商、助商的良好氛围,挖掘新时代儒商精神的丰富内涵。
“明朝中后期,在济宁定居的外地商人不下数万家,当时的济宁‘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两以上。”9月11日,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告诉记者,济宁儒商文化,是在孔孟之道与运河文化两种文化碰撞下融合而成,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文化成因。
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后世,重礼仪、尚伦理、尊中庸、重义轻利、“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是世代恪守的基本信条。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则带来了另一种基因。“运河文化首先是一种工商业文化。”杜庆生表示,济宁凭借融南汇北的地理优势,吸引大批外地商人、手工业者聚集,外来商人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济宁人与南北商人在长期共事和生活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经过互相影响甚至斗争,最终融汇糅合。
“看似冤家却有缘。”杜庆生说,儒家的“仁”“义”“诚”“信”“和”“中”等信条,一并融进了工商经营的规范之中,从而形成了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礼仪为先”“买卖不成仁义在”等为基本理念的儒商文化。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儒商风范融入济宁本土企业发展的血脉。坚持“童叟无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济宁玉堂酱园便是济宁儒商文化的代表。从嘉庆年间开始,玉堂酱园就制订了“规矩牌”,这其中既有做事的规矩,也有做人的规矩,对犯错误的店员和工人要“砸锅”,即开除,连大小头目也有被“砸锅”的可能。
近年来,回报社会、热衷公益的内容融入济宁的儒商文化,展现了新时代的儒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