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发展林业和草原事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来抓,实现了林草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动能。(5月28日,新浪网)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度建设的转变。推进绿色发展,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绿色化。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环节上下功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淘汰产能落后的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产业,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要加快绿色能源发展,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在生产环节上,要把生态因素融入产品的工业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废物处置等全过程,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推进绿色发展,要在生活方式上实现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公众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尽我所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公众力行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垃圾分类投放、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等等;要求公众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只有人人都肩负起环保责任,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化”发展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推进绿色发展,要在制度建构上实现绿色化。要破除制约“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现代化制度体系。要改革不适应“绿色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等。
强化绿色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只有人人将绿色意识内化于心,才能在生产、生活、行为中将绿色意识外化于行。要加大绿色文化宣传力度,倡导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新经验,推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计划,构建从家庭到学校、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推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生态模式,积极培育有利于推动“绿色化”发展的生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