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南翔小笼远销海外受欢迎 打出开放的文化品牌

   2018-10-21 85

  “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教化嘉定食娄塘,武举出在徐家行。”一首流传数百年的民谣,简单直白地道出了南翔独特的历史地位。上海经济重镇——南翔,就好似一颗晶莹的银珠,镶嵌在嘉定的“南大门”,大虹桥的北翼。白鹤南翔寺(即现在的云翔寺)盛景一时,千年灵气滋养着脚下一方土地。从一个美丽传说中走来,在1500年后的今天,南翔依然焕发着旭日初升般的光芒。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应该会是南翔的样子。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进南翔,古树长出了新的枝丫。1983年,南翔镇实行以镇管村。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不平凡的40年,“小美南翔”勇立潮头,它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众多街镇发展的缩影。如今,南翔镇税收总额突破100亿元,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和谐宜居,古镇淡定从容,有韵味、有温度、有鲜活度的“小美南翔”浮现眼前。

  “安子是位文静温顺的日本家庭主妇,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从附近的饭馆里买回中国出口的南翔小笼……”在1987年《解放日报》上刊登的《上海点心走向世界市场》一文中,南翔小笼已经跟随上海开放的脚步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世界认识上海,认识南翔的一张生动的名片。

  1980年,南翔小笼初销香港,到1984年,南翔小笼仅上半年的出口量就达十四万三千斤,远销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颇受外商欢迎。南翔小笼的成功出口给了当时上海众多名点食品一个启示:上海不仅可以出口先进工业品,蕴含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样能打开出口销路。

  南翔小笼的制作技艺从1871年诞生至今已有147年历史,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其馅料配制秘方和制作技艺由师徒六代人传承至今,最高水准必须做到“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要的是“看得雅,品得香”。1两面粉制作10只小笼,每只小笼用馅料16克,小笼的褶子在18个以上。

  对于南翔镇而言,南翔小笼的含义远远超出小吃的概念,而是进入了文化领域。2007年6月8日,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首届“2007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在南翔镇举行。2014年8月6日,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正式入选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此为契机,南翔从小笼文化出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做好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凭借人见人爱的“小笼”,南翔算是打响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如何更好地打出南翔文化品牌,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南翔同样下足了功夫。南翔老镇区约为2平方公里,却拥有2个历史文化风貌核心区,总面积为62.26公顷,其中双塔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4.34公顷,古猗园历史风貌保护区47.92公顷。“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南翔镇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古镇保护规划,对年久失修的古街、古桥、古居等进行抢救性修复。2007年7月,南翔镇开始历史风貌改造,改造完成后,古镇老街沿河而建、弹格长街商贾云集、古桥古宅风貌依旧、临河民宅枕河而居,处处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古镇画卷。

  2010年12月,喜讯从北京传来,南翔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这金字招牌的背后,南翔镇没有固步自封,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停地思考、探索,古镇之花如何绽放出新时代韵味。

  发展,是每一个古镇必须面对,躲不开的课题。南翔自古富庶,古时每到深秋,便是“白玉程球翠叶稀”,是棉花和棉布盛产之地,“衣被天下”之源。在棉纺土布业的带动下,又因水陆交通之便,南翔百业兴旺,这是南翔人引以为傲的老底子。改革开放后,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城镇建设,南翔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80、90年代,南翔着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经营,完成初步资本积累,帮助农民走出农村。1994年8月,上海蓝天经济城在南翔创办,标志着南翔由农营经济步入民营经济发展,经过全镇动员,最巅峰期有1000多个招商办事处遍布全市。南翔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在上世纪90年代,全镇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就有近100家,投资总额达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上海南翔工业区和嘉翔开发区在南翔成立。当时,南翔对投资企业的服务就非常出名。以南翔工业区为例,所有进入南翔工业区的项目和企业,均可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并实施“一站式”管理和土地使用、建筑执照、水电气“一条龙”服务,工商登记证发放等都可在一周内全部办妥。当时开发区内的华新丽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设备到位后,厂房还未造好,镇政府及时出面协调,将空闲新厂房转让,使之及时投产,一时传为美谈。南翔想投资者所想,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做法,获得了不少外商投资企业的青睐。

  往后的十多年间,民营经济占据了南翔的大半壁江山,“地少人多”的南翔开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06年,全镇已引进外资企业264户,总投资12.4亿美元;引进内资、民营企业34000户,总投资500亿元;2006年当年全镇实现增加值60亿元,工业总产值209亿元,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财政总收入20亿元,位于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81位。

  南翔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1978年到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1744.9万元;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031.9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55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39倍。这一连串数字是南翔在经济建设上交出的漂亮答卷。随着产业发展到了新阶段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从2007年起,南翔就着手进行产业转型布局。过去南翔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经济,引入了大量制造企业,但一次开发、二次开发都已完成,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在南翔已失去生命力。有瓶颈,但也有机遇。在“十二五”期间,从全市来看,南翔面临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从区层面来看,又是嘉定规划建设成为综合性节点城市的重要阶段,南翔则是这节点上的一个链接,承担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任务。曾经的工业重镇南翔,必须转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这是南翔的“二次出发”,不为人知的是,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壮士断腕”的痛点在哪里?拔点式转型太慢,推动困难,而成片淘汰“三高一低”的低端制造业势必会造成发展基数、GDP、税收和就业的下降,需要足够的勇气与魄力。新老产业青黄不接必定会带来发展的“阵痛期”,南翔抱着“不破不立”的坚定决心,毅然转型。在“十二五”阶段,南翔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业、文化信息业、商务商贸业、房地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一部五业”。

  南翔转型决心之大,从几个数字即可见一斑。南翔通过“定点、成片、铺面”相结合的方式淘汰数百家劣势企业、腾出土地近2000亩,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拓展了空间;随后数年又拆除了几十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小作坊等,通过清理整顿、孵化培育、鼓励引导等措施,清理辖区内2000多家小型私营企业,锁定50家重点保留企业;2008年,南翔将著名的上海机床电器厂改造成了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截止2017年已落户企业1600余家……

  南翔的转型关键词除了“淘汰”还有“培育”。针对留下的重点保留企业,南翔制定实施了“一企一策”的培育扶持策略。例如,坐落在南翔高科技园区的吉博力集团原是在南翔建厂,后来则将亚太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检测实验室搬来了南翔,而厂房则转移至国外。

  除了产业布局上的转型,南翔人民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村民”变“股民”,这是农村村民从不敢想象的事情。2012年12月 16日,嘉定区首家社区经济合作社——南翔静华社区经济合作社成立,农民以农龄入股,开启了南翔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产权制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试点中也遇到了“疼痛”的尴尬期:如何向村民普及改革内容?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非法人制的,没有法人主体地位,那接下来的投资、审批和税收都会面临全新的问题。但推进此项改革一方面可以让产权明晰化,改变集体资产“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成果。只要是对人民有益,对发展有利的,再硬的骨头,南翔也一定想方设法把它啃下来。

  2014年1月11日的上午,在静华社区经济合作社,91名村民、股民代表参加了代表大会。大会表决通过后,静华村3970名由村民转变而成的“股民”,共领到295.88万元的“分红”,这是村民们领到的第一笔改革红利。以当时84岁的朱德才和他的老伴为例,他们各拥有48年农龄,往年每人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改革后按每股农龄40元的收益来计算,他和老伴共拿到3840的“分红”,全家9口人的总收益达到了1万多元。

  南翔的转型是大刀阔斧、豪情万丈的,改革中的“断舍离”足以彰显一个经济重镇的勇气与智慧。

  随着南翔转型的愈加深入,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南翔紧抓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等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南翔区位优势突出,是上海市中心与嘉定区的重要连接点,是虹桥商务区与嘉定新城的重要连接点,还是长三角与上海的重要连接点。在这样的区位背景下,交通的拓展外延,城市网格的升级扩容,都是南翔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必修科目”。

  2009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主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市民乘坐11号线从江苏路站出发只需半小时就能到达南翔。11号线途径嘉定、普陀、长宁三个区,被定位为嘉定新一轮发展的“生命线”,带领南翔驶入“高速”时代。紧邻着11号线南翔站,南翔首个城市综合体中冶祥腾城市广场2012年12月22日开始试营业,给南翔周边市民提供了吃、穿、住、用、行全方面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填补了南翔一站式休闲购物场所的空白。“买东西不用‘进城’了!”这是当时南翔人民最大的感触。

  “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10月31日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在促进上海与外省经济联系和促进嘉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5月11日,沪嘉高速成为城市快速路,让南翔人的出行更加畅通。

  开着车驶上嘉闵高架,15分钟就能到达虹桥枢纽。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下,2011年南翔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市郊首个CBD”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把产业集聚起来,把人气聚集起来,为新型城区的心脏造血。

  通过“疏通筋骨”、“造血活血”,南翔不仅是投资者青睐的热土,更是能把人留住的宜居古镇。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南翔早在2007年底就启动了拆违工作,经复垦验收后的土地陆续用于蕰北林带、横沥河生态景观、银翔湖中央公园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止到2015年末,南翔镇绿化面积较2008年从102万平方米增加到了27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从12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林地从3868亩增加到7034亩,森林覆盖率从3.69%增加到12.9%。2017年,南翔镇8条黑臭河道沿线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全部拆除,还居民一片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

  南翔坚持将创新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又以经济反哺环境,切切实实为居民打造了一座以绿为底的生态之城。

  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如今正焕发着令人瞩目的勃勃生机。改革开放以来,在南翔人民辛勤耕耘下,南翔镇的发展从“摊大饼”式的“小、散、乱”到现在成为“有馅有汤、有滋有味”的“精品小笼”,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嘉定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城镇之一,在全国百强镇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日渐深化,南翔镇纳入嘉定北虹桥商务示范区,成为嘉定区“一核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翔镇党委书记严健明表示,跨进新时代的大门,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南翔任务艰巨,唯盼不负期望。

  2016年南翔镇成功入选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需达到以下条件: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上海入选的小镇各有特色,而非“千镇一面”。南翔是一座文化名镇,历史的积淀赋予了南翔独特的气质与基因。南翔的韵味,来自舌尖,是中华名点南翔小笼鲜美多汁的滋味;来自双眸,是江南老街与古典园林的婆娑光影;又来自感觉,是千年间文人墨客留下的灵气与淡定从容。为了讲好讲深讲透“南翔故事”,南翔正以重现“南翔十八景”为重点,并积极加快南翔小笼文化城等项目建设。

  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南翔拒绝成为“空心镇”。南翔的温度,来自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南翔人民,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在南翔的街道上,不仅有手拿早饭行色匆匆的白领,还有怡然自得闲庭散步的老人,到处是不同口音和不同年龄的面孔,他们共同构建出一副和乐融融的画面。

  从古至今,南翔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可以说是一座时尚特色古镇,充满鲜活度。轨道枢纽输送新鲜血液、大型商圈综合体带来活力、产业园区聚集“能人异士”,这是南翔的鲜活度所在。

  南翔镇将以发掘创新产业为支点,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提升城市能级为依托,彰显独特魅力新风貌;以统筹民生保障为核心,增强南翔人民新福祉;以精细管理为抓手,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强化“为民服务”为主旨,塑造有为政府新形象。

  南翔镇域面积33平方公里,却是不折不扣的“经济重镇”。30余栋总部大楼林立;“近郊CBD”颇具规模;银翔湖、留云湖南北相望,构成“城市乐活心脏”。2018年,全镇预计完成入库税金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镇级财政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8%。

  从“一站三片”到“四站五片”的城市功能分区(四站:以轨道交通11号线南翔站、陈翔路站、沪宁城际铁路南翔北站、20号线古猗园站。五片:老镇区、东社区及东部产业区、银南翔商务区及拓展区、大型居住社区和郊野生态区)南翔依托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站点开发,围绕“两区一镇”(引领全嘉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立足长三角的北虹桥商旅文融合示范区、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名镇)目标,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严守人口、土地与环境底线,创造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南翔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银南翔文化商务区拓展区成为南翔承接“大虹桥”效应的全新战略平台,与老镇区、银南翔文化商务区呼应联动,推动南翔成为北虹桥商务示范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陈翔路城市综合体即上海印象城,规划用地364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定位为商业、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体,2019年开业后将形成嘉定地区级商业副中心,力争成为北上海商业地标。

  经济迅速发展,民生服务同样高品质、高标准。在教育方面,全镇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类学校超20所,并引进世外、上师大二附小、交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医疗方面,南翔医院完成迁建并荣升“二级甲等”,全市首家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南翔镇成立,提升居民家门口就医水平,并多年蝉联“国家卫生镇”称号;体育方面,率先在镇级层面建设“翔立方”体育综合体,成功举办NBA篮球明星南翔行等国际体育活动;民生保障方面,启动“翔鹰创业计划”促进就业;生态方面,南翔镇正以“老镇区添绿、东社区扩绿、建筑物透绿、沿河沿路植绿”为工作抓手,启动社区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加上已经建成的横沥河文化景观廊道、嘉闵高架(南翔段)生态廊道,为市民构建宜居生活环境,细节之处彰显小美南翔,筑透城市绿色底色。

  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南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招商思路已经发展到“3.0”版本。过去,“1.0版本”是“拉项目”,以数量取胜;“2.0版本”是“拉税收”,更关注实际效益;而“3.0版本”则是“拉产业”,讲求产业引领,关注效益的同时更要看引进企业是否符合南翔“一部六业”——全球创新企业总部、文化信息业、现代金融业、智能制造业、航天卫星业、生命健康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业的导向。

  在严健明看来,“产业培育要‘中药’和‘西药’一起吃,双管齐下。‘西药’对症下药,见效快,‘中药’见效慢,却能固本培元。也就是既要有成熟的龙头企业,也要‘耐得住寂寞’培育具有前景的小企业。”南翔高度关注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现、引进、培育和应用,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互联网金融、游戏、智能产业、精准医疗、航天航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创新集群。

  以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园区为例,自2017年底招商以来,目前已有15家精准医学企业入驻。与复旦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及其科学家的合作逐步深入,合森合成生物细胞实验室、温尔科技实验室等新型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和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同步引进。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启动区即将竣工,机器人产业园和小美科技园与各类技术中心、孵化器功能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南翔将充分发挥‘店小二’角色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扶持。”南翔将发挥科技园区的平台效应和欧科微、拓及轨道、中电科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磁力效应”,汇聚更多的优势资源、优质企业、优秀人才集聚,促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建设进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严健明说,小美南翔亦是如此,南翔干部在党的领导下用爱岗敬业、尽心尽责的“担当精神”;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争先精神”;不畏艰难、攻坚突破的“克难精神”;爱我家乡、执政为民的“为民精神”,带领南翔人民坚定不移地再次出发,共同建设更高层次、更具内涵、更富魅力的历史文化名镇。

  10月31日,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途径南翔镇新丰、静安、华丰、曙光4村,长度为4.96公里。

  8月28日,南翔首家经济城——上海蓝天经济城正式开业。该城规划占地100公顷,总投资30亿元。

  10月22日,南翔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