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纲要 一、规划理念 (1)生态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公 平满足现代与后代的发展需要,建设生态贵阳。 (2)人本规划理念。注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精神的培育,实现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设和谐贵阳。 (3)特色规划理念。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特 色,建设宜游贵阳。 (4)统筹规划理念。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整体效益,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目标,建设宜居贵阳。 (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 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设宜业贵阳。 二、规划重点 (1)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突出生态文明城市定位。 (2)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保障生态文明城市的区域整体 发展。 (3)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镇、产业和人口分布,形成具有特色的生 态文明城市空间布局。 (4)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城市文化,发扬鲜明的生态文明城 市精神。 (5)强化空间管制内容,突出自然环境特色,构筑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框架。 (6)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系统,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 (7)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保障生态文明城市高效 运转。 (8)调整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居 住质量。 (9)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 安全度。 三、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为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 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 总面积为 803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乌当区永乐,西至清镇市红枫湖,南起花溪区青岩,北 至修文县龙场、扎佐,包括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 小河区)及清镇市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为 3121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 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30 平方公 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07 年-2020 年 近期 2007 年-2015 年 远期 2016 年-2020 年 远景 2020 年以后 五、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六、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 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 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 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七、城市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把贵阳市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 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实 现历史性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 加强环城林带、 “两湖一库”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 合理利用公园、 河湖、山体等城市生态资源,开展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建设生态贵阳。 (2)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民生行动计划,培育“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建设和谐贵阳。 (3)依托城市生态特色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 城市和避暑胜地,建设宜游贵阳。 (4)统筹中心城市与外围市县发展,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统筹 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宜居贵阳。 (5)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生态 产业,形成并完善多元化投资、鼓励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宜业贵阳。 八、经济发展目标及策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和生态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成。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重视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机制管理创新,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 量和效益。 (2)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 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拉动、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3)到 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 3000 亿元,年均增长 11%左右, 人均 GDP 超过 8500 美元。 九、社会发展目标及策略 (1)按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基本实现。 (2)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 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 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阳明文化研究,打造城市知名文化品牌。 (4)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和谐 发展。 (5)加快建设信息化城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社会信 息化各项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发达城市的水平。 (6)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应 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十、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 2015 年,市域常住人口 460 万人,城镇人口 345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