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确保一旦发生火灾,3分钟内形成第一处置力量到场扑救。
2、四会:会组织疏散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穿戴防护装备、会操作消防器材。3、一联通:公安消防支队或大中队与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与队员要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1、第一灭火力量:失火现场单位员工在第一时间内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2、第二灭火力量 :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1、一是指在1分钟内,着火部位附近巡查人员利用细水雾水枪、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灭火。2、三是在3分钟内,单位微型消防站到位,实施灭火救援行动。3、五是在5分钟之内,辖区消防部队到场处置。4、十是在10分钟内,支队指挥部调集增援作战力量到场,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一畅:消防通道畅通,进入新环境一定要先确认逃生通道。二会:会逃生、会救火。
1、五要:(1)要养成良好的火源管理习惯,学习防火知识,强化防火意识,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家庭备有小型灭火器。(2)要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设备。(3)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燃气阀门;外出、睡前要熄灭室内火种。(4)要经常检查家用电器是否接触良好,有无老化、漏电现象,电器周围不放置可燃物,及时更换破损电源线,以免引起电源短路失火。(5)要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要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2、五不要:(1)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在同一个插线板上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2)不要用明火寻找物品和查漏燃气。(3)不要把点燃的蜡烛和蚊香放在床沿和窗帘处。(4)不要在室内焚烧物品。(5)不在居民楼内及靠近外墙部位为电动车充电。
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灭火的方法,懂逃生疏散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1、提示所在场所火灾危害性。2、提示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位置,逃生、自救方法。3、提示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设备器材具体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
“一警六员”人员(一警: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区群干、多种形式消防队员、物业服务人员、重点单位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提升七类人员消防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人人“会报警、会疏散、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的目的。
“四类人群”分别为:市政和住宅小区环卫工人、垃圾清运工人及从事废品回收等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孤寡老人及其赡养人。中学、小学、幼儿园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残障智障人士、住院病人及其监护人。详情» :广东省首次举行全省“四类群体”消防安全讲师团培训班
生产、经营、储存区与住宿区一律用实体墙分隔。居住房屋一律不得违法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违法建筑、违法搭建、门窗铁栅栏一律拆除。住宿区域一律不得违法群租。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在室内公共空间停放、充电。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一律不得占用、堵塞。住宿场所一律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器材。住宿场所一律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
出租人、转租人放任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管理。严禁违法建筑和非居住场所出租居住。严禁擅自改交房屋原有结构、装修分隔及违法群租。严禁出租房屋用于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出租房卧室内使用明火。严禁出租房屋擅自安装门窗障碍物。严禁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公共空间停放、充电。
决不允许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决不允许从非法渠道购买电动自行车及电瓶。决不允许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决不允许在不合规地下室停放电动自行车。决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公共空间停放、充电。决不允许物业管理单位放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原因】如发生火灾导致货物起火后,如果货物紧挨着柱子,大火会对柱子直接灼烧,导致柱子的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尚失对房屋的承重,最后可能造成房屋整体垮塌。
【原因】垛距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货物混淆,也便于通风检查,一旦发生火灾,便于抢救、疏散物资。
熟悉环境法、迅速撤离法、毛巾保护法、通道疏散法、绳索滑行法、低层跳离法、借助器材法、暂时避难法、标志引导法、利人利已法。
销售场所不住人、不储存大量电池、不代客充电、不私自改装电动车及电池,在售车的同时要对顾客进行安全使用提示,并在销售电动自行车明显位置张贴电动车安全防火警示的铭牌。
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手机。充电器使用后必须从电源插座中取下,人员离开办公区域或家后必须保证电器电源关闭。手机充电时应放置在安全地方,避免在床头充电。电器设备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12小时,连续使用12小时后应关机休息40分钟,再开机使用。电扇使用应离开窗帘一定距离,确保不会有物体进入转动的风扇内引发火灾。电线陈旧最易短路,应注意检查更换,衣柜不可装设电灯烘烤衣物。电暖炉房不可设置易燃物品或靠近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