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畜牧业步入生态规模养殖快车道

   2019-08-30 21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品类多、规模大、链条长,是农村基础性、支撑性产业,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开启,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初见成效,今年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比重有望超过65%。

  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立华牧业、温氏股份为代表的生猪养殖企业,以徐州佳合等为代表的肉禽养殖企业,以君乐宝等为代表的奶牛养殖企业。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16万头、出栏家禽1.1亿羽、出栏肉羊102万只、出栏肉牛2.76万头,有力带动了脱贫攻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立华牧业公司在我市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合作模式。立华提供猪苗,猪场建设统一规划,农户进来养猪不需要基础投资。立华牧业公司在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核心育种场配备国内外先进的饲养管理设备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每栋猪舍都有自动温度控制、自动清粪、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等现代化的操作系统,有效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长期以来,大量畜禽粪污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今年以来我市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立2019年度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和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两个清单,对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重新摸底排查,组织畜牧处等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场检查。截至目前,通过治理检查认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为1682家,治理率达80.52%。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达84.59%,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3.96%。

  走进徐州佳合生态鸭养殖示范基地,以往养殖场内的刺鼻气味不复存在,生态发酵床养鸭解决了养殖污染对环境影响的问题。据悉,这种生态发酵床有很多优点,不但节能、环保,而且成本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的粪便掉落在发酵床上,通过发酵床中的益生菌还有其它的菌群,对粪便进行生物降解,在降解后的一定时间内,会生成可利用的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形成之后可以有效还田,实现了真正的种养结合,达到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零排放。佳合食品有限公司为基地农户无偿提供鸭舍开展标准化养殖,并签订长期订单合作协议,确保农户养殖10000只肉鸭,年收益12万-15万元,这充分提高了农民养殖积极性,村民在此养鸭子都很放心,没有后顾之忧。

  “粪污资源化利用,出路在于变粪污为粪肥,推动粪肥还田还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持续推广规模化生态养殖和沼气池、无害化处理设施“两配套”,大力发展有机肥产业,打通从养殖场粪污到种植地粪肥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到明年实现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