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红利是时代的礼物但拆礼物需要反人性的狠劲

   2025-02-19 0

  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很犀利:从C端PPT课程到All in AI,秋叶转型是团队的推动,还是老板的意志?

  当然这样不行,不符合劳动法,最终我用奖励激励团队,比如2024年的年终总结,不提AI贡献者,奖金降级;讲透AI应用价值的人,多发年终奖。

  我算是比较早意识到AI会改变世界的人,早在2018年,我在《创业七堂课》一书中就写到:“每个企业都要思考,若业务被AI取代,你该怎么办?”

  第一波AI红利肯定是培训,国家政策就是风口——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普及AI通识课,100万教师队伍就是我们选的第一批核心客户。

  1、课程方向选择:宏观派讲趋势,技术派讲代码,而普通人只想“用AI解决工作问题”,秋叶决心就抓落地操作应用,主打一个“接地气”;

  2、技术迭代过快:课程需紧跟大模型更新,从文心一言到豆包再到DeepSeek,秋叶靠团队集体备课来应对;

  3、课酬性价比低:体制内单日课酬不高,分账后讲师收入有限,努力能做到“量大管饱,但别想靠它暴富”。

  即便如此,培训市场是“短期红利”,AI培训好比电脑普及初期,培训是刚需,但窗口期仅有3-5年。

  其实这是一场“被迫硬件化”的选择,最初我们设计是做职场人都需要的AI提问导航软件,和培训一起做,让产品彻底升级。

  比如我们很想秀我们的软件,但在直播间用户只认“AI鼠标”,就没有关注到秋叶AI文案写作助理功能,用户买回去还不会用。

  这只能逼着秋叶选择将AI鼠标硬件+软件一起,绑定做培训套餐——企业采购秋叶讲师服务,只要价格合理,我们干脆送5~10套软硬件。

  AI目前只能生成“速度快表面功夫能看但无灵魂”的幻灯片,好PPT真正的核心——设计审美与演讲策略仍需人类操刀。

  因为我认为:“AIPPT赛道拼的不是技术,技术很多人都能搞定,是拼团队的融资和渠道拓展能力。我们秋叶擅长做课做内容,就守住定制服务的基本盘。”

  看着AIPPT工具平台的崛起,我的回应很坦然:“别人有资本和渠道,我有品牌和内容,各吃各的饭,还能互相帮衬,多好。”

  对于热闹起来的AI市场,我直播时泼了一盆冷水:“AI是中美竞争的生死牌,但99%的人只会在直播间看热闹。真正赚钱的,永远是那些敢砸钱试错、用执行力填坑的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