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统计已上市券商的半年报数据,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由股票质押式回购构成)的新增减值准备合计不超过20亿元,对应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自有出资规模,比例不到0.5%。
半年报落幕,券商股票质押业务“损失”浮出水面,与市场预期不同,上市券商对减值损失的计提并非不可承受(虽然对业绩仍有一定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券商对“出问题”的股票质押项目采取从宽处理的方式,并没有视作违约启动强平等处置程序。
综合统计已上市券商的半年报数据,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由股票质押式回购构成)的新增减值准备合计不超过20亿元,对应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自有出资规模,比例不到0.5%。
上半年,证券公司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上的减值准备大多是因股票质押违约导致。因此,合计不超过20亿元的数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券商踩到了多少股票质押的雷。如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4.4亿元、4.08亿元,计提金额居行业前列;光大证券、兴业证券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1.84亿元、7861万元,相对两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比例分别达18.99%、11.45%,可见,计提该部分减值准备对券商净利润的“削减效应”较为显著。
今年上半年,A股表现疲弱,上证指数跌幅近14%,大多数个股跌幅大于指数跌幅,更有一些公司因股价大幅下跌引发主要股东持股质押爆仓。作为股票质押业务的主力出资方,市场普遍预计券商会在半年报中大量计提股票质押业务产生的减值准备。但目前看来,所计提的减值规模还不到整体规模的0.5%。
为何“实际情况”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沪上某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表示,券商半年报对股票质押的减值计提不大,主要是因为券商对自有出资(股票质押)项目风控较严,踩雷概率不高。近两年“爆雷”的质押项目的出资方大部分都不是券商自己。
以*ST华泽(已暂停上市)为例,去年该公司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披露:实控人王涛、王辉所持股票质押于3家券商——东北证券、东吴证券及申万宏源证券,涉及股数合计19162万股,质押融资总额25.65亿元。表面看,这3家券商可能因此蒙受巨额损失,但*ST华泽的公告显示,穿透后的质押出资方均非券商自家,而是来自信托及定向资管计划,3家券商仅承担通道角色。
上述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进一步分析,除券商自有出资项目风控较严外,其对部分股票质押违约项目的计提尺度较为“宽松”,也是减值计提规模不大的原因之一。
某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券商融资融券部业务人员表示,对部分履约保障比例低于平仓线而没有追保,但仍正常付息的未到期股票质押项目,券商会与资金融入方协商,通过补充名下房产、土地使用权等其他担保物等方式进行处理;对融入方当前经营正常,只是处于临时性资金困难的股票质押项目,则可在一定期限内暂不进行违约处置。
此种说法也得到多家券商信用交易部人士的认可。某中型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受上半年A股走势疲弱影响,有部分股票质押项目履约保障比例已低于130%(平仓线),且股东(资金融入方)无力追加保证金或提交担保物。对于这类情况,只要在项目到期前相关股东能按期支付利息、到期有还款意愿且履约保障比例仍超过100%,券商会暂时视之为“正常项目”。对部分到期后融入方无力足额购回的股票质押项目,只要对应股票市值仍能覆盖融入方的负债,券商暂时也没有计提减值损失。
“若后市A股回暖,公司股价回升,上述项目的风险便随之解除。若强行按违约处置,则可能会面临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是最差的解决方案。”上述券商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但这位负责人也坦言,随着股价的持续下行,被质押股票的市值不断缩水,项目出现坏账的风险越来越大。
事实上,按现行的券商与上市公司股东签订的质押协议看,如股东(资金融入方)未按约定展开提前购回交易或补充质押,未能使履约保障比例恢复到预警履约保障比例以上的,视为违约,将进入违约处置程序。若被质押股票为流通股,券商可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抛售;若为限售股,券商可采用申请司法拍卖、待解除限售再行减持等措施。
有券商就选择从严处置股票质押违约项目。其内部人士表示,能卖的股票都卖掉,不能卖的就强势要求客户还钱,哪怕只还一部分,总归是要将履约保障比例提高到安全线以上。但若市场持续走熊,质押股东可能放弃购回,被质押的流通股可能受减持新规限制只能分阶段小规模减持,而限售股的拍卖也可能无人接盘,这些情况将极大地考验券商的风控能力。
记者还注意到,也有券商在报告期截止日前突然变更会计估计。如浙商证券6月30日发布了变更应收款项及融资类业务的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公告。其中,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非个别计提部分,下同),变更前的减值计提比例为0.5%,变更后的计提比例降至0.05%;对质押式回购业务,变更前的减值计提比例为1.5%,变更后的计提比例为0.7%。受多项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浙商证券今年1月至5月净利润增加了4850万元。据半年报,浙商证券上半年净利润为4.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