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昨日,全国各地的新生来到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园。面对期待已久、崭新而陌生的环境,新生们也许并不知道,这所不平凡的大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到今天已然走过121年的办学历程,不仅经历了旧中国血火的战乱、时局的动荡,也经历过举世罕见的大地震的破坏,学校一次次遭受重创,又一次次挺起脊梁,这部在毁灭中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在中国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学校以弘名校之传统,承绍于先驱,赍志于奋发有为;根植矿冶医学,崇术重用,育高级人才;肩负历史使命,与时俱进,百折不挠,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华北理工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前身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河北联合大学,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
河北理工大学建校于1958年,当时为了满足河北省矿、冶、化工等重工业人才的需要,唐山矿冶学院建立。不过,学校的办学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到更早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奏禀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亲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次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创办之初,头等学堂共设4个学门,矿物学为其一。后因时局动荡,北洋大学停办,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校。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9年4月,按照中央指示,天津大学矿冶系从天津大学剥离出来,与唐山矿冶学院重组成为河北唐山矿冶学院,学校后来又曾用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
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到今天也已有90年薪火历程。在19世纪末,中国第一座大型煤矿开滦煤矿建立。1892年开滦医院建立,从英国聘用外科医学博士缪尔(Muir,Dr.D.D)任开滦矿务总局医务部总医官,同年10月,开滦医院筹办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首任校长是英国人泰作模夫人。
1934年耿丽娜(L.N.GUM)担任校长后,在培养护士的同时,选派在职医务人员到美英奥等地留学学习放射线学、细菌学、化验等专业技术。解放战争时期,师生们积极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发扬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战斗,涌现出了不朽的白衣战士常云卿、从护士到将军的张耀、李尚武等爱国人士。1963年学校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曾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瞬间整个城市变为一片废墟,学校地处烈度为11度的唐山市中心区,在地震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史料记载,当时学院6.98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夷为平地,价值308万元的仪器设备全部被毁坏,21万册图书焚烧殆尽,全校震亡教职工及学生1257人。唐山煤矿医学院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全部倒塌,师生和家属伤亡三分之一。
地震发生后,学校幸存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化悲痛为力量,他们在废墟上和瓦砾间立即展开自救和互助,投入抗震救灾的伟大行动。
1976年8月8日,矿院召开了夺取抗震救灾斗争更大胜利的誓师大会,提出迅速恢复教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重建矿院。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到9月底,建成简易房900多间,基本保障了师生生活和教学的需求。9月1日,学校各专业相继开学,招收了146名工农兵学员。
地震没有压倒英雄的理工人,到1985年,矿院各方面均已达到或超过震前的水平,学校拥有教师470人,在原有矿冶专业的基础上,相继增设了一些新的专业,矿冶、机械、化工、自动化、土建和企业管理等学科,专业达到了16个。
同时,在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关怀下,截至1987年底,唐山煤矿医学院完成投资5200万元,不仅地震造成的创伤基本恢复,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学校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优秀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唤醒了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热潮,学校也因此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4年9月,教育部批准当时的河北矿冶学院从1985年起在3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1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钢铁冶金、采矿工程为首批硕士点。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流行病学成为第一批授权点,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培养尘肺流行病学方向的硕士点,1993年,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据资料统计,截至2006年底,仅煤医就已经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1届1174名,毕业研究生17届413名,已授硕士学位398名。学校为国家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培养人才的同时,学校的科研也取得了进步。1985年至1995年十年间,矿院总计承担课题35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4项。经过鉴定或验收的科技成果1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获专利26项,发表专著、译著和教材近百部,发表论文1600多篇。
2006年,学校还成立了心脏研究所,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挂牌,实验室下设4个药物研究实验室,部分设备达到了当时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新世纪新征程,学校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013年,当时的河北联合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同年,学校整体搬迁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的决策出台。学校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华北地区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制定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本科专业调整提升计划、人才工程提升计划等多项提升计划并开始实施,努力推动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和“国内知名大学”的目标。
2015年4月,学校还正式启用新校名华北理工大学。这次更名不仅有利于学校依托曹妃甸区的功能定位,辐射华北等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而且也有利于学校历史传承,延续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的历史底蕴和学科特色,更好地为华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知名度、拓宽服务范围、快速提升办学水平。
如今,学校新校园已经建成,占地4500亩,总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建有84栋单体建筑,校内景观达167万多平方米。华北理工大学以崭新姿态展露出美丽的芳容。
回顾历史,学校芳华百年。她见证了旧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屈辱史,告诫师生们落后就要挨打、科教才能兴国的真理;她遭受了大地震的浩劫,却展现了凤凰涅槃的重生英姿,告诫师生们要继承和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压不倒、打不垮,迎难而上才能走向胜利;她经历了新时期的巨变,新校名、新校园、新机遇、新征程,提醒着学校师生不忘初心,不计私利,勇于直面困难,奔向新的辉煌。
在华北理工大学校史的最后一部分,母校是这样用满怀深情的言语写给自己的孩子们:“历史是文化与精神的永恒依托。知史鉴往,推知未来。望校史能激发师生荣誉感和使命感,铭记先贤筚路蓝缕之艰辛。振兴中华之大纛,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共谱学校之新篇!”